解除同居关系一般不可以主张经济帮助。法律只保护婚姻关系中的弱势群体,即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有负担能力的另一方应当给予适当帮助。同居关系法律是不予保护的,所以解除同居关系时弱势方一般不可以主张向对方寻求经济帮助。
一、离婚没有结婚证财产怎么分?
离婚没有结婚证属于非法同居,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按照法律规定属于一般共有,司法实践认定为共同共有,也就是说和夫妻共同财产是一样的。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添置的财产在解除同居关系时,按照共同财产分割。如果一方坚持主张对购置财产出资较多,而另一方又否定的,主张一方要负证明该物所有权归自己的责任。
二、离婚时对一方生活不能自理有扶助义务吗?
没有扶助义务。离婚一方对生活困难一方有经济上的帮助义务,而不是扶助义务。其在双方进行财产分割时,就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予以分割,如果离婚时一方生活困难的,有负担能力的另一方应当对经济困难一方适当的帮助。
三、精神出轨离婚财产怎么办
目前法律上没有精神出轨这一说,在法律上精神出轨不构成对婚姻的不忠,这与现实中的婚外情、第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对离婚财产分割影响也不大。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有负担能力的另一方应当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
收养关系解除应履行经济帮助吗
347人看过
-
解除收养关系时能否要求提供经济帮助呢
372人看过
-
同居关系可否主张财产继承
311人看过
-
恋爱或同居关系解除,能否主张青春损失费
193人看过
-
劳务关系能否主张经济补偿金
297人看过
-
事实买卖合同关系能否主张解除
420人看过
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未补办结婚登记的,其同居关系的处理原则如下:(1)经查确属非法同居关系的... 更多>
-
解除收养关系时可以要求提供经济帮助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22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长大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从此条规定可以看出,在收养关系解除时,尚有劳动能力或生活来源的养父母,若在解除后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来源的,有权向与其有抚养关系的养子女要求履行赡养义务。 《收养法》 第三十条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
-
女方不愿意出轨男方是否可以主张经济帮助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9可以主张经济帮助。 1、离婚属于夫妻双方的权利与自由,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诉讼离婚。 诉讼离婚,一方不同意离婚或签了离婚协议后反悔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诉讼离婚。一般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或者在被告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所在地法院起诉。一审一般3个月。 如果对方有导致离婚的法定过错(比如一方恶意转移财产)分割夫妻共有财产时可以要求过错方少分,并可以主张损害赔偿。 3、【离婚与子女】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
-
解除同居关系后, 能否主张分割房产甘肃在线咨询 2022-01-25我认为只要你未明确告知解除与其存有的同居关系,现起诉你并未过时效。其有义务承担双方子女的抚养费。除非其能举证证实购房他也有付出,否则其主张分割房子不能获法院支持。其要求你返还其他财物应由其负举证责任。承租权不存在继承的问题,且现也未出现继承的事由,你可以主张孩子对其房的使用权,但如若你要求孩子随你生活,因你已有住房,法院不会支持。
-
解除同居关系能否主张青春损失费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0解除同居关系能否主张青春损失费我和男友两年前开始同居,前一段时间我发现男友与一女孩交往,我想解除非法同居关系,请问我是否可以起诉他要求他赔偿青春损失费律师答复: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了在征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遗弃家庭成员四种情况下,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但在解除非法同丑关系纠纷案件中,女方主张的青春损失费的性质区别于婚姻过错赔偿的请求权,也违反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原则
-
离婚时想主张经济帮助金,离婚时想主张经济帮助,怎样才能得到法官的支持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14我国《婚姻法》第四十二条限定:“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予以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两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裁判。”“一方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不能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准。主要包括: (1)一方有残疾或患有重大疾病,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本领,又无其他生活来源; (2)一方因客观原由失业且收入低于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3)其他生活特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