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更进一步
两个法律文件共同为个人信息安全披上了法律的外衣,让个人信息在网络空间上能够获得足够的重视与保障。具体而言:
1、扩大“公民个人信息”范围并明确处理罚则。电商、社交、搜索、地图、直播、云等,收集使用的用户行踪轨迹等活动情况以及全平台账号密码信息被纳入“公民个人信息”范围。同时,明确了“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等情况对应的处罚措施。范围最大化以及针对违法活动定罪的量化,为处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了标尺和抓手。
2、收集个人信息,需让用户“知情同意”。“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这是《网络安全法》的一大亮点,不过在执行过程中有需要权衡的地方,默许同意容易流于形式,而明示同意则给企业带来较大负担。
3、提高了对互联网企业安全技术能力的要求。“在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同时,有能力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大数据及网络实名制发展让互联网企业有了更多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方式,对其进行安全要求,能够减少用户信息遭遇黑客攻击或泄漏等风险。
可以看出,法规从能够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互联网企业及个人,到获取信息后的可处理方式等均做了规范,能够进一步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那么,有了法律保障后的个人信息是否就绝对安全了呢?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反诈骗是全民议题,任重道远
当前网络空间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堪忧。很多用户感知很强烈的是中介电话、骚扰电话的增多,以及不断被曝出的基于个人信息泄露的电信诈骗案件。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诈骗信息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用户信息安全意识培养以及政企各方合力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才是最为重要的,才能够让法律产生应有的效果。
官方立法,加上民间的公益组织,无疑让很多用户的个人信息得到了保护,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个人信息保护以及防诈骗是全民性议题,需要更多的用户一起从意识、环境及行动几个方面共同努力,加强企业保护用户信息的自律性,提升广大用户自身的安全意识,才能够让《网络安全法》更好发挥价值,让自己的个人信息获得更多保障,目前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网络安全法运营商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规定
236人看过
-
应网络安全法规定,如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347人看过
-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区别
158人看过
-
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规定是什么,违反了怎么处理?
229人看过
-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立法
268人看过
-
网络安全法全文
220人看过
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更多>
-
使用什么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上海在线咨询 2023-01-29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商用密码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 我国《密码法》规定,商用密码用于保护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商用密码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 《密码法》第八条
-
《网络安全法》提出要推广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可信四川在线咨询 2023-06-11安全可信与自主可控、安全可控一样,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含义: 一是保障用户对数据可控,产品或服务提供者不应该利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便利条件非法获取用户重要数据,损害用户对自己数据的控制权; 二是保障用户对系统可控,产品或服务提供者不应通过网络非法控制和操纵用户设备,损害用户对自己所拥有、使用设备和系统的控制权; 三是保障用户的选择权,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应利用用户对其产品和服务的依赖性,限制用户选择使
-
网络安全交换个人信息罪是什么意思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131、网络安全交换个人信息可能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2、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
有关网络安全法金融的信息报告重庆在线咨询 2023-05-29关于非法侵占罪判几年的问题。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
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62条包括了什么浙江在线咨询 2022-09-10违反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开展认证、检测、风险评估等活动,或者向社会发布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网络安全信息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