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仲裁申请的受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0 19:51:04 212 人看过

第四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交纳社会保险导致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去用人单位赔偿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待遇损失的,属于《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的社会保险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第五条申请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时,应当提供证明双方劳动关系的初步证据。当事人的申请不符合仲裁受理条件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向当事人进行释明并要求其提供或补充证据。

一、确认劳动关系是否适用仲裁时效之争

确认劳动关系,是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用工事实及用工行为在法律上的定性,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在职权范围内,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进行的法律判断。在仲裁和司法实践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对劳动关系确认是否适用仲裁时效,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1、劳动关系确认适用仲裁时效

时效制度是指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时效制度意在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不及时行使权利的,将视为对自己权利的放弃。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这表明,劳动关系确认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调整范围,应适用第二十七条有关仲裁时效的规定,将仲裁时效的起算点规定为“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该种观点认为,在用人单位否认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而事实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必须先行确认劳动关系,理应适用仲裁时效的规定。

2、确认劳动关系不适用仲裁时效

根据民法理论,“诉”有三类: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和变更之诉,在这三类“诉”中只有给付之诉和变更之诉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确认之诉不受诉讼时效限制。按照民法理论中确认之诉不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法理精神,确认劳动关系案件应不受仲裁时效的限制。

(1)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规定看,劳动关系确认不适用仲裁时效制度

仲裁时效制度规定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同时,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作出了不受一年诉讼时效期间限制的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三十条规定,“仲裁委员会对符合下列条件的仲裁申请应当予以受理,并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

(一)属于本规则第二条规定的争议范围;

(二)有明确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在申请仲裁的法定时效期间内;

(四)属于仲裁委员会管辖范围。”

又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一项规定,确认劳动关系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者申请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在时效期间进行审查的前提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若劳动者只申请劳动关系确认,并不存在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问题,那就不符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一项规定的“争议”问题,当然也就不适用仲裁时效的相关规定。因此,确认劳动关系虽属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但却不适用仲裁时效的相关规定。

(2)从民法原理分析,劳动关系确认不适用仲裁时效制度

劳动争议在救济途径上是民事处理的前置程序,其相关规定应适用民法的一般原理。

①从民事诉讼的角度讲,确认劳动关系是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这一法律关系的确认,属于民诉中的确认之诉,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②确认劳动关系只是对法律关系的确认,并没有权利义务被侵害的情形,尽管一方当事人申请确认劳动关系是为了进行下一步的权利维护。

③申请确认劳动关系与将要进行的权利维护是两个诉,不能将下一个诉求中应该适用的法律规定放到确认之诉中适用,因为申请人提出确认请求不是在行使请求权,也不存在义务人履行义务的问题。

(3)从仲裁实践看,劳动关系确认若适用仲裁时效制度将产生难以逾越的法律障碍和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仲裁实践中,确认劳动关系涉及社会保险缴纳、职业病诊断、工伤认定等劳动者权益的维护,若劳动关系的确认适用仲裁时效的制度规定,将会带来社会不公,不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不经过仲裁前置的劳动争议

1、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2、用人单位原因导致无法享受社保待遇要求赔偿损失纠纷

3、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已经达成的调解协议的。劳动者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16条规定申请支付令被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劳动者依据调解协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4、企业合并、分立、上市等改制引发争议

5、用人单位拒不履行加付赔偿金义务

6、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受理决定或者仲裁裁决,当事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

7、法院受理其他劳动争议案件后,当事人增加诉讼请求的,如该诉讼请求与讼争的劳动争议具有不可分性,应当合并审理。对增加的诉讼请求,属于直接起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3日 22: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督促程序相关文章
  • 关于年终奖申请劳动仲裁
    年终奖不发,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公司不发年综奖,是否适格于劳动仲裁问题,须看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一是如果在劳动合同法中没有约定年终奖,公司的经营管理或运营制度中没有关于年终奖金的规范,是不适申请劳动仲裁的二是公司的经营管理或运营制度中设立了年终奖制度或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予以年终奖金项,则视为劳动报酬的组成部分或劳动合同的约定项,具备了发放年终奖的条件而不发时则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一、员工离职后能否获得年终奖(1)劳动合同没有约定或单位规章制度没有规定的情况在既没有劳动合同约定,也没有相关规章制度对年终奖作出规定的情况下,如果离职员工上年度工作满一年,则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的规定,其完全具备参与年终绩效考核、领取年终奖的条件。用人单位仅以年终奖发放时员工已离职而拒绝支付年终奖的,有违同工同酬的原则。可通过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权益。(2)劳动合同有约
    2023-03-07
    345人看过
  • 劳动仲裁申请的受理与不受理规定
    1、受理仲裁的受理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申请,经审查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决定立案受理,从而引起仲裁程序开始的行为。仲裁程序始于仲裁当事人的申请,但仅有申请还不能开始仲裁程序,仲裁申请是仲裁当事人的行为,仲裁申请要引起仲裁程序,必须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理。如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申请不符合法定的受理条件,决定不予受理,那么仲裁程序就不可能发生。只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申请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决定受理,仲裁程序才真正开始。申请是受理的前提,受理是申请的结果。仲裁程序的开始,是申请与受理二者的结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一经受理,便产生了以下法律后果:(1)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取得了当事人资格,各自依法享有本法规定的仲裁中的权利并承担仲裁中的义务。(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取得了对这一案件的仲裁权,仲裁程序从此开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与当事人发生仲裁法律关系。该劳动争议
    2023-03-26
    106人看过
  • 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庭受理后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应当亲自或者书面委托代理人到有管辖权的仲裁委书面申请、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被申请人身份证明、送达地址确认书。按照申请书上的要求填写后递交给仲裁工作人员,然后等待是否受理的通知。一、单位扣一个月工资合法吗单位扣一个月工资是不合法的。具体如下:1、劳动者造成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扣除工资,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2、其他情形下,劳动者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一、劳动仲裁流程如下:1、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2、仲裁庭应当首先调解劳动争议,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3、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和地点书面通知当事人;4、仲裁庭作出终局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书,送达双方当事人。二、劳动仲裁需要提交的材料如下:1、申请书,申请书应当按照规定写明内容;2、身份证明,包括申请人
    2023-03-04
    472人看过
  • 海事仲裁中关于申请人请求的相关问题
    一、案情概述申请人(出租人)根据祁连山轮定科协议中的仲裁条款向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裁决被申请人(承租人)支付更改港序费和滞期费53083美元。被申请人收到仲裁通知后,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反请求,请求申请人支付少收的转租运费、港口使费、倒货倒舱及运转产生的额外费用和淡水费94782美元。1998年6月24日组成仲裁庭。仲裁庭于1998年8月18日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均派代理人出席了庭审。二、关于申请人的请求问题(1)更改港序费10000美元。申请人认为,根据定租协议下安全港口责任的划分,被申请人作为承租人应负责所选择港口的安全性。被申请人选定了港序,由于格林港安排为第二卸港有误,无过驳能力,被申请人要求更改港序。仲裁庭认为,根据事实表明,被申请人当时已经同意支付更改港序所增加的额外费用10000美元,而事后又称当时答应支付属重大误解,理由不足,被申请人的主张不予支持,被
    2023-06-06
    50人看过
  •  仲裁委员会接受仲裁申请的范围
    本文介绍了六种因雇主与员工之间产生的劳动争议,包括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除此之外,还有根据法律和法规规定产生的其他劳动争议。以下是对上述内容的改写,保持原意不变:1.因确认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而产生的争议;2.因雇主与员工之间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而产生的争议;3.因雇主与员工之间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等行为而产生的争议;4.因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等行为而产生的争议;5.因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行为而产生的争议;6.除上述1至5项以外,根据法律和法规规定产生的其他劳动争议。员工行为争议员工行为争议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因为某些行为或言论而引发的争议。这种争议可能会对公司的声誉和员工的
    2023-10-21
    65人看过
  • 向仲裁机关申请经济仲裁
    企业在日常经济往来中,有时商业秘密可能会被客户泄漏、侵犯。在此情况下,可以根据双方买卖合同、加工合同、转让合同或合作合同之中的仲裁条款申请仲裁。如果事先没有约定仲裁条款,但侵权侵权行为发生后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的,也可到当地仲裁机申请仲裁。我国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任何一方不能再就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有利于节省资源物力。一、仲裁结果不服是否可以上诉仲裁结果不服上诉是不可以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解决纠纷适用仲裁时,应遵循一裁终局原则,即裁决书作出之日起便发生效力,当事人双方不服的不可以就原纠纷再次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如果当事人认为仲裁裁决存在错误的,不能上诉,但是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的裁决或者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相关法律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
    2023-06-22
    191人看过
  • 劳动仲裁关于社保能受理吗
    劳动仲裁可以请求补交社保。具体情况如下:1、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的,除了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补交外,社保部门可以对用人单位进行处罚;2、劳动者没有办法获得补偿的,除非解除劳动合同;3、劳动者是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个人单位必须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保。一、申请劳动仲裁应具备的条件有:1、申请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2、申请仲裁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3、该劳动争议属于该仲裁委员会管辖;4、申请书及有关材料齐备。二、劳动仲裁的基本流程是:1、仲裁申请。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必须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写明:申诉人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企业的名称、申诉日期等;2、案件受理。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经审查,仲裁委员会收到劳动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3、组建仲裁庭。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自立案之日起七日内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2023-03-12
    257人看过
  • 关于劳动争议如何申请仲裁?
    因工资纠纷引发纠纷的,当事人申请仲裁时,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根据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和职务;(二)仲裁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3)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关于现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反思现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反思如前所述,08年国家颁布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调解制度作了改革,因此,我国现行调解制度主要依该法进行定位。该法从08月5月1日起实施至今,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当事人仍然偏好于选择仲裁、诉讼制度,仲裁挤爆,申请调解的却极少,调解制度的作用并未如期发挥。笔者以为,在肯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调解制度所作的改革的同时,我们仍然有必要反思调解制度本身
    2023-08-07
    203人看过
  • 一律不予受理的仲裁裁决怎么申请
    如果当事人要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书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申请书,并提交相关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存在以下情形之一: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其他。专利仲裁裁决的效力仲裁裁决的效力是指裁决对双方当事人有无约束力,是否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执行。我国仲裁法根据国际惯例实行一裁终局,即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的裁决是终局的,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当事人必须无条件地履行裁决所规定的义务。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仲裁裁决的效力是指仲裁裁决生效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根据仲裁法第57条的规定: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的效力体现在:1、当事人不得就已经裁决的事项再行申请仲裁,也不得就此提起
    2023-08-11
    220人看过
  • 申请仲裁还是受理仲裁发生时效中断
    一、申请仲裁还是受理仲裁发生时效中断仲裁时效中断是指在仲裁时效实施过程中,当权利人递交了仲裁申请、或者义务人表示愿意执行其应尽之义务时,原本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限将被视为无效,待该中断时效原因得以解除之后,仲裁时效期限将会被重新计算的一种法定行为。对于仲裁时效中断的情况,先前已经走过的仲裁时效期间将被完全否定,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这里的“中断时起”应理解为中断事由消除时起。如权利人申请调解的,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应自调解不成之日起重新计算;如达成调解协议,自义务人应当履行义务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等。二、律师代理仲裁案件可以邮寄申请吗劳动仲裁案件不得以邮寄方式提起诉讼立案。所有当事人如欲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必须由其亲自出席或授权委托代理人前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相关法律申请及证明文件。经仲裁委工作人员严格审查后,若材料
    2024-05-17
    180人看过
  • 受理劳动仲裁申请违法吗
    一、受理劳动仲裁申请违法吗劳动争议的事儿,咱们也别怕,可以去申请仲裁嘛。那么,想要成功地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得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哦:首先呢,你得是这个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其次啊,你申请仲裁的事情,必须跟劳动权利和义务相关;再来就是,从你觉得自己权益受到损害的那一天开始算起,一年之内得赶紧去申请仲裁;第四,你得去有权处理这事儿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那儿提出申请;最后一点哈,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时,需要提交一份书面的申诉书,并且还要根据被告的人数准备相应数量的副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谁来承担劳动仲裁期间的误工费在刑事案件里,证人为提供证据付出的路
    2024-07-26
    341人看过
  • 怎样审查与受理仲裁申请
    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后,仲裁并未成立,只有在申请被受理后,仲裁程序才真正开始。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后的处理程序是:收到仲裁申请后,将依据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对仲裁申请进行审查,并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后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同时将有关决定通知当事人。如果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仲裁委员会将通知申请人,通知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如果仲裁委员会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也会将不予受理的决定通知申请人,此时将会采取书面通知的方式,并会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以确保申请人知道为什么不予受理。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为保证仲裁的顺利进行,仲裁委员会将按下列办事程序进行处理:1、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2、将仲裁申请书副本和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3、被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4、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将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
    2023-05-01
    469人看过
  • 受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的条件
    1、符合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2、属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受案范围;3、符合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时效规定;4、有明确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提交的仲裁申请书和相应证据材料齐备并符合要求。一、合同纠纷可以申请仲裁吗合同纠纷发生后,争议的任何一方均可按照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订立的仲裁协议,依法向选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要符合下列几个条件:1、有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既是当事人授权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依据,也是排除法院司法管辖权的依据。因此,当事人之间订有仲裁协议是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仲裁协议,而只有一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不得受理。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即申请人请求仲裁委员会予以保护的合法权益以及要求被申请人履行实体义务的具体内容。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其所提出的仲裁请求是否合理,所依据的事实是否真实,理由是否正确,需要由仲裁委员会进一步确定,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时,
    2023-06-27
    315人看过
  • 对仲裁申请受理的程序有什么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申请的受理有以下程序:1、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受理的时限是5日。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后5日内进行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2、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并将申请书副本和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3、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仲裁委员会规定的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可以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也有权提出反请求。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4、申请财产保全。5、仲裁活动的委托代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一条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2024-04-27
    129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诉讼程序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督促程序,是人民法院以支付令的形式催促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法定步骤、方法和制度,也是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讨回债务的最简便方法。督促程序不同于诉讼程序,是一种非讼程序,其设立目的是为了快速、及时、方便、有效地处理一些单一的、简单的债权债务... 更多>

    #督促程序
    相关咨询
    • 仲裁委员会受理了仲裁申请的被申请人可以直接向受理仲裁申请仲裁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6
      可以直接向受理仲裁申请的仲裁委员会提出管辖异议。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的前提是双方间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如果没有仲裁协议,而仲裁委员会受理了对方的仲裁申请的,被申请人应该及时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管辖异议,说明双方间不存在仲裁协议,要求仲裁委员会驳回申请人的仲裁申请。至于具体管辖异议的格式或内容,法律中并无明确的规定,只要能说明双方当事人间无仲裁协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并要求驳回
    • 关于退款申请书仲裁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12
      目前如果是退款申请书仲裁的话,具体来说如果卖家同意退款,就没必要申请仲裁,申请仲裁适用于与卖家产生了争议需要淘宝来介入。 先要与争议相对方达成仲裁协议,方可向协议的仲裁机构提出申请。根据《淘宝平台服务协议》(2015年4月24日生效版本)第4.4条有关交易争议处理的规定:【交易争议处理途径】您在淘宝平台交易过程中与其他用户发生争议的,您或其他用户中任何一方均有权选择以下途径解决:(五)根据与争议相
    • 仲裁受理时间,申请劳动仲裁能否受理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
    • 受理仲裁裁决申请的时限为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20
      我来解答你的问题对仲裁裁决申请执行期限是多久,生效判决,从履行期满2年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
    • 关于离职申请仲裁问题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22
      关于公司离职申请仲裁的有关问题,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