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男方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女方很有可能是子女的抚养权人,因为男方暴力行为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可能会认为男方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但是如果在相比较之下男方更有利于子女的,会判决直接归男方抚养。
一、什么情况下,孩子判归女方的可能性比较大
1、两周岁以内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如果孩子年龄在两周岁以内,双方都争取孩子抚养权,且达不成一致意见的,除非女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从而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般法院会将抚养权判给女方。
2、对于两周岁以上的孩子,女方争取孩子抚养权可优先考虑的情形如下:
(1)女方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女方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男方有其他子女的;
(4)在男女双方的抚养条件,如工作稳定程度、收入情况差距不大的前提下,如果男方对于夫妻感情破裂有过错,如有家庭暴力、有证据证明的婚外情等,孩子判归女方的可能性较大。
(5)男方有不良嗜好,如赌博、酗酒等恶习等。考虑到其恶习对孩子成长有不利影响,法院一般会将孩子判归女方。
(6)如果男女双方均无明显过错,各方面条件都相当,如果女方的思想品质好一些,更有时间照顾孩子,得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7)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
家暴离婚孩子判给谁,家庭暴力离婚如何获得赔偿
427人看过
-
家暴老婆跟孩子孩子离婚归谁
281人看过
-
父亲家暴孩子怎么判? 离婚时孩子归谁
328人看过
-
离婚孩子归谁,家暴怎么认定
162人看过
-
孩子应该归谁?离婚家庭的难题
417人看过
-
家庭暴力的丈夫坐牢,孩子会归谁抚养
121人看过
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行为,当发生家庭暴力行为时,受害人及其亲属应当及时向有关机构反映情况。 对家庭成员实施家暴行为,受害方或亲属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应当到现场进行调查,根据其受害者的受伤情况,及时将受害者送至医院治疗;对于实施家暴者,... 更多>
-
结婚后夫妻一方有家庭暴力,家暴离婚孩子归谁抚养北京在线咨询 2023-05-30婚姻双方当事人离婚以后,彼此不再承担同居义务,这就意味着双方当事人只能由一方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或双方轮流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在我国,根据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权的确立主要有以下原则: 1、以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为原则; 2、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 3、哺乳期后的子女,以双方协商优先,不能达成协议时,以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
-
男方有家庭暴力倾向,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归谁,如果有家庭暴力该如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30离婚时,孩子抚养有争议的,法院一般按如下处理:满两周岁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哺乳期内的孩子原则上母亲,十周岁以上的征求孩子的意见,其他的要看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要综合考虑夫妻的工作,收入,教育等。另一方按固定收入的20-30%支付抚养费,并有权探视。法院判决的原则是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因此如果对方
-
因家暴离婚孩子怎么判,家庭暴力离婚的时候孩子抚养权归谁怎么分配海南在线咨询 2022-01-25如有证据证明存在家庭暴力,可直接到法院起诉离婚,一般3个月左右即可判决离婚。孩子的归属将本着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1、法院将孩子判归女方抚养的情况第一、两周岁以内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第二、孩子虽然两周岁以上了,女方已做绝育手术,男方未做,且男方年龄与女方年龄差距不是很大。第三、孩子一直随母亲生活,离婚后随父亲生活对其生活习惯
-
男方有家庭暴力,女方不离婚,孩子抚养权归谁,小孩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07根据你的陈述,如果夫妻双方确实感情破裂,并且他不离婚,你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离婚,诉讼离婚需要收集感情破裂的证据,在本案中你应收集家庭暴力的证据,在提起诉讼时,除了举证夫妻感情却以破裂外,还应就夫妻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提出自己的主张和相关证据。子女抚养应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为原则,具体来说两周岁以下原则上由母亲抚养,两周岁以上尽量不改变孩子原有的生活环境,如果能证明对方有家庭暴力,可以作为申请由母亲
-
家暴离婚孩子判给谁,家庭暴力有哪些特点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2-24家暴离婚孩子孩子如果在两周岁以内法院一般会判给女方,除非女方有重大不能治愈的疾病,不尽抚养义务或者没有抚养能力,孩子由谁抚养还是要考虑父母的各方面条件,但是因家暴离婚的过错方在分得孩子抚养权上不占优势。 家庭暴力的特点: 1、普遍性和严重性; 2、反复性发作; 3、形式多样; 4、暴力发生隐蔽; 5、反复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