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比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处罚;情节较轻的,由国家安全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时,公民和组织依法有义务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拒不提供或者拒不协助、构成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的,依照《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罚。
《红十字会法》第二条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
第十一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地方各级红十字会、行业红十字会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第十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比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比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处罚。
妨害公务罪认定相关问题
1、妨害公务罪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妨害公务罪的对象,除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外,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是指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队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和团体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中国共产党的各级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机关、民主党派的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适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属于在国家权力机关中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此外,目前我国还有一些直接隶属于国家机关的企业、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和授权行使着一定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这些单位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时即具有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所以对这些单位中从事公事公务的人员,也应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中的工作人员,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理由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是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至于说他们履行的是国家性公务,还是集体性公务并无影响。据此,妨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工作人员履行公务时,不构成妨害公务罪。
2、如何区分本罪与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两罪在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上具有相似性,而且《刑法》第242条将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分为两种情况定罪处罚:
(1)首要分子以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论处;
(2)其他参与者以妨害公务罪论处。这说明了两罪之间的联系。
两罪的区别在于:(1)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不同,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在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在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而加以阻碍,而本罪只要求行为人明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正在依法执行职务即可;(2)行为特征不同,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在客观上不仅要求有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公务的行为,而且还必须“聚众”,只是单个人实施或纠集一两个人实施不构成本罪;
(3)主体不同,构成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必须是首要分子,不是首要分子不构成本罪。这里的首要分子是指在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过程中起组织、筹划、纠集、指挥、煽动作用的犯罪分子。而凡是实施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公务行为的人都可以构成妨害公务罪。
3、本罪中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任务的行为与窝藏、包庇罪的异同
两罪在客观上都可能造成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的后果,但两者在客观、主观方面的差别是很明显的。
(1)主观故意不同,前者是明知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正在依法执行国家安全任务而故意加以阻碍,后者是明知他人是犯罪分子,故意为其提供隐蔽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进行包庇,使其逃避法律制裁。
(2)客观方面,由于前者不以使用暴力方法为必要条件,因此两罪的行为在有的时候(如依法执行的公务是侦查、逮捕危害国家安全的分子时)就显得比较模糊。但是,由于国家安全工作任务很广泛,并不限于侦查、逮捕罪犯。因此涉及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任务的行为范围很广,而后者的行为则相当单一。
4、本罪与抗税罪的区别
本罪与抗税罪是一般与特别、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抗税罪包括在妨害公务罪中,是一种特殊的妨害公务罪。两罪有相似之处,如侵犯的客体都包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人身权利,客观上都采取了暴力、威胁方法,主观上都出于故意。但两罪又存在差异。妨害公务罪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和活动,而抗税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税收征管制度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的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人身权利。两罪存在部分法条竞合的关系,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对抗税行为优先适用特别法规定。
-
排除妨害相关法律规定
86人看过
-
妨害司法罪的相关条例解读
456人看过
-
妨碍公务员执行公务罪的相关要件
344人看过
-
妨碍公务罪相关司法解释汇总
307人看过
-
妨害公务罪侵犯的对象是谁,刑法对妨害公务罪的规定是怎样的
100人看过
-
刑法中关于妨害公务罪的立案规定是什么?
219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妨害公务罪的相关规定有什么?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31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中和突发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主观上限于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明知上述人员正在依法执行公务而加以阻碍,才能构成本罪。犯本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妨害公务罪是一种
-
妨害公务量刑几个档,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湖北在线咨询 2023-11-05妨害公务量刑的档次: 1、妨害公务犯罪情节一般,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小,未造成轻微伤以上后果的,量刑起点为拘役四个月。 2、妨害公务犯罪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一年。 3、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
妨害公务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有哪些相关的规定江苏在线咨询 2023-11-19法律分析 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构成特征是: 1、主观方面是故意; 2、主体为一般主体; 3、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4、客体是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
-
妨害公务能取保候审吗,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1-26妨害公务具备下列要件就能取保候审: 1、行为人因其妨害公务行为涉嫌犯罪的; 2、犯罪情节较轻、可能判处较轻刑罚的; 3、羁押期限届满还需要对案件继续侦查的。关于妨害公务是否能取保候审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妨害公务罪追诉时间有多长?有哪些相关规定?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9强制措施的期限及妨害公务罪追诉时间 1.、传唤、拘传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2.、拘留在14日以内; 3、取保候审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 4、监视居住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