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务人能否用哪些财产作为抵押品
可以用作抵押的财产有:
1.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2.建设用地使用权;
3.海域使用权;
4.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5.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6.交通运输工具;
7.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五条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海域使用权;
(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运输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二、办理抵押登记必备材料
抵押权登记需要的材料:
1.抵押权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
3.房屋所有权证;
4.抵押合同;
5.主债权合同。
三、民法典中抵押财产能否继承
民法典规定,抵押的财产是被继承人合法取得的个人财产,继承人可以继承抵押的财产,但不影响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四条
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章 抵押权 第一节 一般抵押权 第三百九十五条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n (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n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n (三)海域使用权;\n (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n (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n (六)交通运输工具;\n (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n 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
抵押品可以是哪些债务人的财产?
257人看过
-
农村住房能否作为债务偿还的抵押品使用
101人看过
-
债务人能否以动产作为抵押物?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82人看过
-
能否扣押债务人的财产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
407人看过
-
能否将权利作为债务的抵押?
114人看过
-
我国能否将财产作为抵押品对外担保?
333人看过
-
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抵押哪些财产,哪些财产不能作为借款的抵押物?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05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1)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2)建设用地使用权;(3)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4)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5)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6)交通运输工具;(7)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
-
厂房能否作为赌债的抵押品新疆在线咨询 2024-11-05赌博所产生的债务不应得到支持,因为这些债务被归类为非法债务,不符合任何法律的规定和保护。如果债权人试图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拒绝受理此类案件。如果出借人明确知道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他们之间的借贷关系将无法获得法律的保护。 在赌博犯罪行为中,用作赌注的财物、用于兑换筹码的款项以及通过赌博赢得的财富都应视为赌资。对于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赌博犯罪的情况,赌资的数额
-
能否将未来债务作为抵押品进行担保?天津在线咨询 2024-11-25根据民法典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设立抵押权,经协商一致,未来债务也可以设立抵押权。民法典第三十三条明确指出,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第三十四条规定所列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同时,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最后,民法典第三十八条规定
-
能否将抵押物作为抵押权人占有的财产?四川在线咨询 2024-12-111. 在抵押人为其房产或其他财物设定抵押后,只要抵押权依法设立,即使存在流押协议,债权人也不可因债务人未能履行债务而径自占有该抵押物并将其据为己有。 2. 当债权人依据法律规定采取拍卖或变卖抵押物的方式实施债务追讨时,抵押权人享有优先受偿权。
-
土地能否作为债务的抵偿品?湖南在线咨询 2024-11-17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存在一定限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程序。转让程序必须得到本村委会的同意,转让人和受让人必须都是本村村民,且转让方的户口已经从本村迁出或家庭存在“一户多宅”、“多房”等特殊情况。如果是一户一宅的情况,则必须声明今后不再申请新的宅基地使用权,并证明已有足够的住房保障,比如与近亲共同居住等。同时,宅基地使用权禁止单独转让,只能与住房一并转让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