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管理遇到巨大难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2 22:24:20 204 人看过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理解为:公司无法正常经营,即公司经营管理存在严重困难,股东利益将遭受重大损失。

管理中的严重困难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况:

1、公司经营不善,无法通过调整管理人员来改善;

2、股东利益对立严重,无法调和;

3、公司资产被滥用和浪费;

4、大股东滥用公司控制权,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关于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这是股东提起解散公司之诉的最基本条件,如果此条件不满足,则后面的条件根本就不用考虑。但这一条件用语十分模糊,需要详加解释。

1、如何理解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公司经营管理属于公司内部事务,外界如何知道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呢?显然,欲提起解散公司之诉的股东必须极力证明这一点。

美国《示范公司法》第14.30条第

(2)项之规定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项规定,股东通过司法程序解散公司,必须证实下列情形:

(1)董事在经营公司时陷入僵局,股东没有能力打破这一僵局,并且不可补救的损害正威胁着公司或公司正遭受着这一损害,或者正因为这一僵局使公司业务和事务不再能像通常那样为股东有利经营;(2)董事们或者那些支配着公司的人们的行为方式曾经是、正在是或将来是非法的、压制性的或欺诈性的;

(3)在投票权上股东们陷人僵局,他们至少在两次年会的会期内不能选出任期已满的董事的继任者;

(4)公司资产正在被滥用或浪费。

从字面上来看,上述第(1)、(3)项都比较容易解释成新《公司法》所说的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但第(2)、(4)项存在疑问。因为从第183条的表述来看,我国新《公司法》确立的解散公司之诉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处理公司僵局的制度,尽管公司僵局是司法解散的原因之一,但我国未采用公司僵局的概念,因此既不能说所有公司僵局均能通过第183条解决,也不能说公司僵局之外的事由不能通过第183条解决。上述第(2)、(4)项不能当然纳入第183条的范畴之中,除非其满足第183条规定的条件。

事实上,新《公司法》第183条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用语,既涵盖了部分公司僵局的情形,又包括了公司僵局之外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情形,笔者认为这些情形应该包括:(1)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表现为资金极度短缺,经营项目无法开展等;(2)公司管理层出现重大变故,例如大股东或者核心人物死亡,其他人无力维持公司的正常经营管理;(3)严重损害公司或股东权益的重大违约事由发生。在公司是依联营合同或合营合同成立的情形下,公司股东同时是合同当事人,其权利、义务受合同的约束,当一方当事人严重违反合同约定,损害公司或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时,双方的利益产生严重冲突,致使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此时受损害方有权依法提请法院解除合同,而合同的解除也就意味着公司的解散;(4)上述美国《示范公司法》第(2)、(4)项达到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程度。

2、如何理解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理解这一问题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其一是这里的股东利益指什么?有多数股东与少数股东之分吗?其二是何谓重大损失?

其一,如果股东利益可以区分为多数股东利益和少数股东利益,则会产生以下矛盾:(1)如果是多数股东利益,则一旦出现利益受损,多数股东完全可以凭借其表决权优势而在股东会上提出某议案并促使股东会做出决议,根本就不需要司法介入;(2)如果是少数股东利益,为什么其利益受损就可以通过司法程序将公司解散呢?这不是违背公司自治与多数股东的意愿吗?

从逻辑上讲,这里的股东利益应该是少数股东利益,因为多数股东利益可以通过多数股东本身在公司的优势地位得到维护,而且第183条的立法初衷就是保护少数股东的利益,这从表决权的规定也可以看出来。至于所谓的违背公司自治与多数股东的利益,则是因为多数股东滥用其地位在先,公司自治已经无法解决,司法机关有必要介入,实际上是一个公司自治与他治的关系问题。况且,第183条也为防止少数股东滥用诉权做了限制性规定。

其二,在前一问题的基础上,这里的重大损失显然是指少数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至于重大损失的判断标准,我认为可以参照《公司法》第4条、第75条、第143条等规定。例如,《公司法》第4条规定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如果少数股东的上述权利受阻,则为重大损失;又如,根据《公司法》第75条之规定,如果出现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等情形,则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这里的情形可以作为认定第183条中重大损失的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9日 00: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合同成立相关文章
  • 公司经营困难如何处理员工
    当一家公司以“共渡难关”为由降薪或拖延工资的时候,并且没有具体说明下,那么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这家公司在变相的做出叫员工离职的意思表示。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目前有一些公司,确实存在这样的事情存在。当然也不排除这类企业经营困难或特殊时期(比如新冠疫情)造成的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影响。如果公司真的是遇到困难,那么员工要自己衡量是否愿意和企业一起共渡难关,是否短时间愿意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当然在面对降薪或拖欠的是由出现,公司应该告知员工这个可能持续的时间和期限,以及企业后续的的经营方向和解决方案,也好可以和员工共同协商面对。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上
    2023-03-13
    145人看过
  • 破解物业管理五大难题
    近年来,随着物业管理服务范围的扩大,物业纠纷日益增多,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张皎认为,解决好开发建设遗留问题、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指导下的业主自我管理和自律机制、规范物业服务和收费标准、解决低收入群体物业费负担过重等问题,是目前减少和解决物业管理纠纷的重点工作。同时,要强化政府在物业管理中的职责,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共建和谐社区。在对北京市发生的物业管理纠纷进行调研后,张皎委员提出,造成物业纠纷主要有五方面的问题:一是开发建设遗留问题。大约有80%的纠纷由此引发,如规划变更引起的居住环境改变、开发建设单位不按规划要求建设配套设施、小区配套设施权属不明、房屋及附属设备质量有问题等。由于法规不完善、政府部门失察,有些开发企业对建设遗留问题采取能拖就拖、能省就省的策略,待完工撤走后,将问题甩给物业管理企业,造成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发
    2023-06-10
    426人看过
  •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应该如何判断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表现有公司连续多年未召开股东会,无法形成有效股东会决议,这样的话公司就无法经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时,具有资格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一、股东怎么解散公司作为股东可以在满足以下条件时,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解散公司:1、该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2、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3、由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向人民法院请求解散公司。二、小股东要求公司清算应当如何处理在我国企业法人的小股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要求公司解散:提议召开股东会,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股权的多数股东形成决议,同意解散公司;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因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而向法院提起的请求解散公司的诉讼。三、股东可以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吗股东可以提起解
    2023-06-25
    139人看过
  • 合资公司经营困难大股东可申请散伙
    南昌王先生问:小林与几位朋友出资200万开了家房地产评估公司。其中小林出资最多,为40万元。在公司经营期间,小林将其人事关系从公司转出,自此,该公司一直处于停业状态。为避免目前状态持续对公司股东产生更大损害,请问,小林可以起诉至法庭,要求解散公司吗?答:《公司法》第183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本案中,因房地产评估公司的股东之间存在矛盾,造成该公司一直处于停业状态,也无经营场所。小林与其他股东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得以解决,所以房地产评估公司的经营管理发生了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房地产评估公司及其他三个股东虽以公司存续不会给股东造成更大损失为由,不同意小林的诉讼请求,但鉴于公司已无法继续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并且小林占有公司全部股
    2023-06-09
    172人看过
  • 公司解散案件中,如何认定公司经营管理存在严重困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一条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以下列事由之一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并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一)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二)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三)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四)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股东以知情权、利润分配请求权等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公司亏损、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以及公司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未进行清算等为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认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应该具体考虑哪些因素判
    2023-05-07
    464人看过
  • 公司经营困难拖欠工资
    一、公司经营困难拖欠工资首先,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无故拖欠或克扣劳动者工资的行为,则该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选择去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去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工资。其次,用人单位在几种特定情形下拖欠工资的行为不构成无故拖欠。根据原劳动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1995〕226号)第四条的规定,“无故拖欠”系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但以下两种情形例外:(1)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
    2023-04-29
    349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合同成立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意思表示一致,达成了一项协议,该协议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有效。 合同成立需要满足以下要件: 1、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2、具有主体适格的两方以上当事人; 3、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4、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 更多>

    #合同成立
    相关咨询
    •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继续经营困难怎么处理?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第一条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以下列事由之一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并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一)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二)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
    • 如何判断公司经营管理的难度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13
      1、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具体表现有公司连续多年未召开股东会,无法形成有效股东会决议,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等。 2、法律依据《公司法》 第一百八十条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第一百
    •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理解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15
      公司无法正常经营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形: 1.公司经营不善,且无法通过调整经营管理人员得以改善; 2.股东利益对立严重,无法调和; 3.公司资产正被滥用、浪费; 4.大股东滥用公司控制权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
    • 如何理解“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2-15
      判断公司的经营管理是否出现严重困难,应当从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及监事会或监事的运行现状进行综合分析。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侧重点在于公司管理方面存有严重内部障碍,如股东会机制失灵、无法就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决策等,不应片面理解为公司资金缺乏、严重亏损等经营性困难。
    • 对公司经营管理严重困难的观点理解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2-17
      公司无法正常经营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形: 1.公司经营不善,且无法通过调整经营管理人员得以改善; 2.股东利益对立严重,无法调和; 3.公司资产正被滥用、浪费; 4.大股东滥用公司控制权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