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同犯罪中的胁从犯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07 15:50:38 121 人看过

胁从犯,是指中国刑法中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但是受某种外来的力而被迫参加的,或者是因受蒙蔽而参与了犯罪,而且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小。

它有两个特征:

一是在主观上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实施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行为,但从其内心而言,行为人本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参与共同犯罪,只是由于受到他人的暴力威胁才参加了共同犯罪。

二是在客观上行为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的实施,但是其犯罪行为显得比较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精神。

一、什么是故意的关联性

故意关联性通常由事先通谋的方式形成,事先通谋一般是一方提出犯意,通过语言、文字、影像资料等将犯罪意图信息传递给对方,其他人表示明确同意或沉默(不反对)。事先预谋可能比较具体,有行动目标、分工协作、作案工具、潜逃路线、分赃方案等等,也可能比较简单,提出犯意,其他人响应或默认。然而随机作案,没有特定的目标和要求。在即时性起意犯罪中一般没有事先预谋的过程,但是也有行为人犯意明确表示,请求或者指使他人参与的情况,其他人呼应或默认并实施犯罪行为。这种方式是事先预谋的特殊情况,与事先预谋没有本质区别,组织犯、教唆犯都属于事先通谋的故意关联性。

行为默契是共同犯罪的故意关联性形成的特殊方式,是指在即时性产生的共同犯罪中,行为人不一定或者不需要用语言来明确表示进行犯罪活动,只要有人着手实施行为,其他人就心照不宣,展开行动相互作用。临事起意是行为人开始实行犯罪之际或者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即时性产生的共同犯罪故意,由于客观情况的复杂性、特殊性,决定了这种共同犯意的联络多样性。

片面共犯是单方的行为默契,虽然片面共犯一般是临时起意的共同犯罪,但也不排除片面共犯者事先得知对方准备实施犯罪,而跟踪并暗中给予帮助或者给予其他积极行为,从而促使犯罪结果的实现,行为的默契配合,可以是他人的主动作为,也可以是有法定义务的人的消极不作为。法定义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等。所以行为默契虽然没有明确的意思表示,也是共同犯罪故意的一种有效联络。

行为默契要成为共同犯罪故意联络,必须排除错误认识,人的认识受各种因素制约,不能把基于错误认识而形成的行为默契也作为共同犯罪行为。无言语表达的行为默契要构成故意关联,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1)有共同的情感为前提。后行为人与前行为人有某种关系或对受害方有过节矛盾,这样才能符合帮助、报复或其他原因等共同犯罪的动机,如果毫无关系是不可能参与共同犯罪的。所以,司法实践中必须查明后行为者与前行为者的关系,比如同乡、同学、朋友等。

(2)行为相互作用为条件。客观上后行为对前行为起帮助作用,共同制约被侵害对象的势力。

(3)主观认识为基础。先后行为者都知道双方在相互帮助,增强了自已的势力,或者后行为者单方知道可以利用前行为者的行为状态。这样,达到这三个要素,就应该推定主观故意上具有关联性。

二、什么是非法集资从犯

在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人,会构成从犯

根据我国刑法的这一规定,从犯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这就是指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所谓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是相对于起主要作用的正犯而言的,是指虽然直接参加了实施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衡量其所起的作用仍属于次要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通常是指直接参加了实施犯罪行为,但在整个犯罪活动中起次要作用。比如,在犯罪集团中,听命于首要分子,参与了某些犯罪活动;或者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参与实施了一部分犯罪活动。一般地说,起次要作用的正犯具体罪行较轻、情节不严重,没有直接造成严重后果。

2、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这就是指帮助犯。所谓帮助犯是相对于正犯而言的。是指没有直接参加犯罪的实行,但为正犯的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一般是指为实施共同犯罪提供方便,创造有利条件、排除障碍等,例如,提供犯罪工具,窥探被害人行踪,指点犯罪地点和路线,提出犯罪时间和方法的建议,事前应允帮助窝藏其他共同犯罪人以及窝赃、销赃等。

3、次要作用与辅助作用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的分类,但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也就是说,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也就意味着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反之则不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帮助犯都属于从犯。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0日 18: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胁从犯相关文章
  • 什么是胁从犯如何认定胁从犯
    一、什么是胁从犯?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这里的被胁迫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在精神上受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完全丧失意志自由,因此仍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二、胁从犯如何认定?在胁从犯的认定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为人在身体受到强制的情况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则失去了与胁迫者的犯意联络,不具有与胁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16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被胁迫者只不过是胁迫者利用的工具,胁迫者构成间接实行犯,而被胁迫者不构成犯罪。2、区分胁从犯与紧急避险。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
    2023-03-22
    212人看过
  • 胁从犯可以能脱离共同犯罪吗
    威胁从犯不能脱离共同犯罪。威胁从犯是共犯的一种,只能存在于共同犯罪中,因此对威胁从犯的理解和认定不能脱离构成犯罪和共同犯罪的条件。根据刑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即在他人威胁下不完全自愿参加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发挥较小作用的人。【辟谣】共同犯罪必须是故意犯罪?真相:是的分析: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也就是说,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在犯罪主体中,共同犯罪必须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两个以上自然人、单位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2、客观上,每个共同犯罪分子都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三、主观上,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意图。因此,共同犯罪是故意犯罪。提醒共同犯罪如何量刑?1、共同犯罪主犯的量刑需要根据犯罪行为的具体事实归属于法定刑期,主犯的刑期或刑期应当按照刑事责任一致的原则确定,不
    2023-08-05
    97人看过
  •  共同犯罪从犯的认定:如何判断从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
    本文介绍了犯罪人的分类,即为主犯和从犯。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而从犯则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从犯可以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实行行为的强度、对犯罪结果的作用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同时,文章还指出,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而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也为主犯。犯人可以分为为主犯和从犯。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从犯则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1、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属于主犯,而不构成从犯。2、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
    2023-09-05
    444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的从犯的相关内容有什么
    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它包括两种情况:(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相对于主犯的主要作用而言的,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行为人虽然直接实施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种犯罪的客观方面的行为,但是在共同犯罪中较主犯所起的作用小。(2)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即行为人虽然没有直接实施某种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但却为共同犯罪的实行和完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刑法》第二十七条的理解:本条是关于从犯的定义及对其处罚原则的规定。本条分为两款。第一款是关于什么是从犯的规定。根据本款规定,从犯有两种情况: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所谓“起次要作用的”是指在整个共同犯罪活动中,处于从属于主犯的地位,对主犯的犯罪意图表示赞
    2023-04-28
    460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未遂的特征,共同犯罪主从犯的认定
    一、共同犯罪中未遂的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对于结果犯,行为人仅仅实现了其实施犯罪的故意,没有实现其犯罪的目的或犯罪结果的故意。对于实行犯,其实施犯罪行为的故意也没有完全实现,即行为人欲实施完毕的行为没有实施完毕。不论行为和结果,都是刑法规定的作为犯罪客观方面要件的必要组成部分;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行为人没有预料到或不能控制的主客观原因。二、共同犯罪主从犯的认定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刑法》第二十六条)2、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刑法》第二十七条)3、起主要作用,是指在共同犯罪中直接实施犯罪行为,而且其行为是
    2023-06-17
    385人看过
  • 片面共犯、胁从犯和从犯怎样区分?
    片面共犯、胁从犯和从犯怎样区分?(一)片面共犯,指的是一方有意帮助另一方进行故意犯罪,而另一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的。刑法第25条第一款规定了共同犯罪的定义: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个定义为刑事司法实践中界定共同犯罪成立与否提供了依据。而所谓的共同犯罪故意,是指各行为人通过意思的传递、反馈而形成的,明知自己是和他人配合共同实施犯罪。并且明知共同的犯罪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和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但是,在实践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形是:参与犯罪的人中一方有同他人实施犯罪的故意,暗中配合他人实行犯罪,而另一方却不知道有人配合自己实施犯罪,因而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况。此即片面共同犯罪。(二)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是我国刑法的独特体例。它有两个特征:一是在主观上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实施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行为,但从其内心而言,行为人本不愿意
    2023-06-11
    123人看过
  • 从共同犯罪的构要件上看胁从犯的认定存在问题
    我国刑法学主张的是一元的犯罪成立要件,即犯罪构成是确定刑事责任的根据的惟一判断标准,对于犯罪是否成立,原则上只能以犯罪构成作为标准来进行判断,犯罪构成直接并且最终决定犯罪的成立,只要行为符合刑法条文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便成立犯罪。胁从犯作为一类共同犯罪人,其成立首先必须符合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犯罪主体、犯罪的客观要件,犯罪的主观要件。其中,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犯罪故意又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根据马克昌先生所言,共同犯罪故意的意志因包括:行为人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当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难独立完成犯罪,需要他人合作共同实施犯罪时,经过自由意志的选择,决定与他人一起共同犯罪。[11]也就是说,共同犯罪人参加共同犯罪是行为人在意志自由的状态下自主选择的结果,其前提是意志自由,并且存在选择参与犯罪或选择不参与犯罪的自由意志。
    2023-06-11
    188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犯罪未遂的从犯判多少年
    一、共同犯罪中犯罪未遂的从犯判多少年?这个问题无法准确回答,对从犯的判刑标准需要根据犯罪情节分析,对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七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犯罪未遂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三、犯罪未遂对从犯可以宣告缓刑的情形有哪些?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四、犯罪未遂的辩护词应载明哪些内容?(一)标题。(二)前言。交代辩护
    2023-04-20
    487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从犯的角色解析
    共同犯罪中从犯是对主犯而言,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共同犯罪从犯如何认定共同犯罪从犯的认定标准如下:1、在共同犯罪中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指挥。2、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3、在犯罪中实行行为强度通常较小,或者技巧不够熟练。4、对造成犯罪结果只起很小的作用,甚至根本未起任何作用。《刑法》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3-07-06
    389人看过
  • 区分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是否必要?
    如果在共同犯罪中,所有参加人的作用基本相当的,可以不分主、从犯。共同犯罪的相关情形。在一般的共同犯罪中,一般均有主从犯区分,毕竟,一起犯罪事实的发生,肯定有预谋、组织、策划、实施等相关过程,难以避免的就会产生主从犯,但是由于对犯罪行为的顺利完成起到了共同的推动作用,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当的话,共同犯罪不区分主从犯。寻衅滋事不区分主从犯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
    2023-07-16
    449人看过
  • 胁从犯与同犯的区别
    从犯与胁从犯是有区别的。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罪犯,而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罪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是指哪些,对胁从犯如何量刑1、胁从犯一般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认定胁从犯时,应有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被他人胁迫,二是参加了犯罪。2、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
    2023-08-01
    283人看过
  • 犯罪中的胁从犯需要承担责任吗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是我国刑法的独特体例。由于胁从犯参与共同犯罪活动是不愿意或者不完全愿意,其实施的犯罪危害行为是在被他人威胁、强迫,精神受到强制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其危险性要小于没受精神强制而实施犯罪的人。因此,法律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即根据他参加实施的犯罪性质、被胁迫的程度以及对造成的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或者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共同犯罪人中原来是被胁迫参加犯罪,后却变为自愿或者积极参加犯罪活动的,不能再确定为胁从犯,应根据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分别以主犯或者从犯论处。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这里所说的“被胁迫参加犯罪”是指行为人受威胁被迫参与犯罪。胁从犯本不愿意参加犯罪,只是因为迫于他人的暴力或者精神威逼才作犯罪的选择,参加了共同犯罪的实施。当然
    2023-05-01
    139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主犯和从犯在逃犯罪嫌疑人的犯罪
    一、公安机关应对在逃的同案犯,组织力量,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追捕归案。二、同案犯在逃,对在押犯的犯罪事实已查清并有确实、充分证据的,应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程序,该起诉的起诉,该定罪判刑的定罪判刑。如在逃跑的同案犯逮捕归案后,对已按上项办法处理的罪犯查明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时,可以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程序对新查明的罪行进行起诉和判决。人民法院应依照刑法第六十五条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判处这类案件。三、由于同案犯在逃,在押犯主要犯罪事实情节不清并缺乏证据的,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依法报请延长羁押期限、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等办法,继续侦查,抓紧结案。四、由于同案犯在逃,没有确实证据证明在押犯的犯罪事实的,或已查明的情节显著轻微的,应予先行释放,在同案犯追捕归案、查明犯罪事实后再作处理。共同犯罪是否一定存在主犯和从犯1、共
    2023-07-23
    190人看过
  • 胁从犯构成犯罪吗
    一、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具体来说,胁从犯具有以下特征:1、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2、在主观上明知自己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在可以选择不实施犯罪的情况下,虽不愿意但仍实施了犯罪行为。3、行为人是因为受他人胁迫而参加犯罪的。二、在胁从犯刑事责任原则的具体适用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我国刑法对胁从犯采取必减主义。即对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不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对胁从犯予以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应按照其犯罪情节具体确定。三、哪些情形必须减轻处罚减轻处罚的情形:1、年满十四周岁但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2、已经年满七十五周岁的老人因过失犯罪的;3、因正当防卫行为超出必要限度,对犯罪行为人造成了损害的,而承担刑事责任的;4、犯罪过程中主动中止的,对受害者造成较少损害的;5、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或者是被迫实施犯罪行为的胁从犯。四、胁从犯的判几年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2023-03-14
    27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胁从犯
    词条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这里的被胁迫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在精神上受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完全丧失意志自由,因此仍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更多>

    #胁从犯
    相关咨询
    • 胁从犯的地位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8-23
      胁从犯构成共同犯罪。被胁迫人因为主犯胁迫,而参与犯罪行为的,构成胁从犯。胁从犯与强迫者会形成共同犯罪。对胁从犯的处罚应当比照其所犯的罪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教唆犯与胁从犯的区别是什么, 教唆犯与胁从犯的胁从犯的联系是什么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07
      教唆犯是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教唆犯的特点是:本人不亲自实行犯罪,而故意唆使他人产生犯罪决意并实行犯罪。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中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或精神病患者即无责任能力人实行刑法禁止的行为的,对教唆者应当按单独犯论处。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 什么是胁从犯,胁从犯认定,胁从犯如何量刑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3-08
      胁从犯,是指中国刑法中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符合这一特征认定为胁从犯。
    • 共同犯罪从犯和共同犯罪主从犯是什么区别
      广东在线咨询 2021-08-20
      《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六条 【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
    • 最新上海共同犯罪中胁从犯量刑规则
      四川在线咨询 2021-10-01
      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从犯,根据犯罪性质、受到威胁的程度、犯罪中的作用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70%的作用小或情节轻微,减少基准刑的70%以上或依法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