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一般情况下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首先应由其父母双方协商决议,协议不成的,可以提请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成长的原则进行判决。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尊重其个人的真实意愿。无论父母双方关系如何变更,父母双方仍然保持着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与保护的权利与义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会因为父母之间的离婚而消除。
起诉离婚两个孩子怎么判
一、起诉离婚两个孩子怎么判
1、起诉离婚两个孩子的判判法如下:
(1)两周岁以下孩子的抚养权,一般都是归母亲的;
(2)两周岁到八周岁孩子的抚养权,法院主要参考平时谁照顾孩子更多,目前随哪方共同生活,其次看双方的经济条件,最后看双方学历、户口等其他因素综合做出判断;
(3)八周岁以上的孩子抚养权归属主要看孩子的意见。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二、离婚需要什么手续
离婚需要准备的手续如下:
1、准备离婚协议,男女双方必须签订书面离婚协议,离婚协议必须包括自愿离婚和子女抚养、财产和债务协商等内容;
2、受理申请,男女双方准备有关材料亲自到民政局申请离婚登记;
3、冷静期,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离婚的,可以到民政局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双方父母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应如何解决
379人看过
-
子女刚出生父母离婚,抚养问题如何解决
277人看过
-
父母离异,新生儿抚养问题如何解决?
498人看过
-
轮换抚养权:离婚后如何解决抚养问题
345人看过
-
解决离婚后双方都不想要的抚养权问题
332人看过
-
如何解决养子不赡养养父母问题
140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起诉离婚法院怎样判孩子抚养权, 父母离婚后子女抚养权问题如何解决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09一、起诉离婚法院怎样判孩子抚养权父母离婚后,子女随哪方生活,法院判决一般是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来决定。《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
-
父母双亡遗产继承问题如何解决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011有遗嘱的遵照遗嘱。 2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定继承,继承人范围有:配偶、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下,其子女和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可分的遗产
-
男女双方离婚孩子抚养权怎么分配,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如何解决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28财产一般是均分的。对于孩子抚养问题,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综合衡量父母双方经济条件、居住条件、教育水平、是否有不良嗜好,以及孩子自身成长习惯等因素决定孩子抚养权的归属。仔细确认双方的情况后判决,但哺乳期间的孩子一般判给女方抚养,如果不是哺乳期,就要看那方更适合小孩成长并征求小孩本人的意见。不抚养小孩的一方在孩子18岁以前应当每月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标准一般是月收入20—30%之间。如果在今后的
-
-
父母双亡的孩子的抚养问题应该怎么解决海南在线咨询 2021-10-30父母双亡的孩子,由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有负担能力的兄弟姐妹抚养,承担抚养费。 这个孩子将来对抚养过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有赡养的义务;由兄弟姐妹抚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兄弟姐妹也有赡养的义务。 父母双亡,未成年子女应当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依次担任监护人,承担抚养义务或者支付子女抚养费: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兄弟,姐妹; (3)其他个人或组织愿意担任监护人,但必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