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作为债务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其债权人可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因行使代位权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依法由债务人负担。
隐名股东的地位
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纠纷中,应依一般民法原则解决,应当依据当事人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认定两者间的法律关系,如债权债务关系,赠予关系,行记信托关系等,如果双方订有出资约定的在约定不违反强制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按照约定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隐名股东实质上为一方合同当事人;在实践中,对于双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应按“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隐名股东与其他股东,公司间的纠纷又分为两种情况:知情与不知情。(1)当事人对股东资格有明确的协议规定,公司内部股东知道或应当知道这一事实,隐名股东在事实上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资产收益,已实际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的,在公司内部,隐名的股东于其他股东,公司之间发生权益纠纷中,其他股东对股东的股东资格应予认可,确认隐名股东的实际股东资格保护其应有的股东权益。
(2)显名股东实际行使和操纵因隐名股东的出资带来的股东受益,公司其他股东对隐名股东的股东受益存在的事实不知情。仅有隐名股东出资,但根本不尽股东义务也不享有股东权利,这是名为隐名股东的实为投资借款。在这种情况下,隐名股东在公司内部不具有股东的法律地位。在与其他股东的纠纷中不应认定隐名股东具有公司股东资格,隐名股东当然不能分享公司的盈利。从隐名股东的法律性质上来说,隐名股东是属于公司内部法律关系,订有合同的从其合同的约定,但在没有合同约定的情况下,隐名股东事实上在公司运作中享有股东权益,具有股东地位的,在公司出现经营上的风险时,隐名股东如果是为了规避公司法的规定转嫁风险给他人,法隐应确定为股东承担股东的责任,如果公司出现破产或者倒闭时,隐名股东应与显名股东一起对公司的资产承担法律责任。隐名股东对外承担股东责任的基础在于其一系列的行为表明其对外以公司的名义从事相关业务2经营,该行为对社会具有一定的公示力善意第三人对其有充分理由相信其为公司的股东,既然隐名股东为公司的实际股东,则应在出资额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如追究股东的责任,隐名股东是不能免责的。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条
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影响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到期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相对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
-
债权人有隐名股东怎么办
76人看过
-
债权人要求隐名股东赔偿怎么处理?
61人看过
-
显名股东死亡隐名股东怎么处理股权?
104人看过
-
根据隐名股东隐名的方式不同,可将隐名股东分为协议隐名股东和非协议隐名股东
495人看过
-
隐名股东退股的隐隐股东怎么行使权利
318人看过
-
债权人可否追隐名股东的责任
118人看过
隐名股东,也可被称为“实际投资人”,主要指的是为了规避法律、或者是因为某种原因,借用他人的名义成立公司,或者借用他人名义进行出资,并且在成立的公司的章程中、股东名册以及工商登记中,都记载为他人的实际出资人。... 更多>
-
隐名股东是怎么处理债权人的隐名股东的宁夏在线咨询 2023-07-18隐名股东并没有公司法意义上的股权、股份,但如果在债务关系中,债权人提供了隐名投资者的隐名投资状况,债权人可以行使代位权以实现其债权。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
隐名股东的债权人能否作为债权人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12隐名股东并没有公司法意义上的股权、股份,但如果在债务关系中,债权人提供了隐名投资者的隐名投资状况,债权人可以行使代位权以实现其债权。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
-
隐名股东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海南在线咨询 2023-04-28隐名股东并没有公司法意义上的股权、股份,但如果在债务关系中,债权人提供了隐名投资者的隐名投资状况,债权人可以行使代位权以实现其债权。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
隐名股东可以起诉债权人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3-08-19可以起诉隐名股东。隐名股东、显名股东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根据公示公信原则,显名股东应该对应负责的公司的债权债务进行承担,股权的登记股东与实际股东不符的,应以登记股东为准。善意的公司债权人有权要求显名股东在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显名股东不得以隐名股东为实际股东予以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