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不归还公司物品违法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0 16:04:33 307 人看过

违法,即可构成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据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职务侵占怎么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为: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侵占工程款的刑事风险内容主要包括什么

刑法上侵占工程款的风险是:容易构成职务侵占罪。法律的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构成职务侵占罪,对行为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三、法律对于企业职务侵占罪有规定吗

对于企业法人一般是不可以构成职务侵占犯罪的,因其不能构成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没有企业法人。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8日 09:0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抢夺物品归还后,司法审判如何进行?
    抢夺后又把东西归还的,构成抢夺罪,对于退赃行为,可以酌定减轻量刑。犯抢夺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抢夺罪既遂与抢夺罪未遂有何区别?案情回放:被告人刘某在市区道路上抢夺行人的钱包和手机,逃离现场的过程中被行人、民警抓获。经鉴定,其抢夺的财物价值共计4100余元。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趁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构成抢夺罪;刘某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且赃款赃物已被追回,依法从轻处罚。据此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刘某上诉。经辩护,二审法院认为:刘某实施抢夺行为后,被害人即大声呼救并追赶,行人、民警闻讯相继加入,将其人赃俱获,故可认为财物仍处于被害人及抓捕者的目击控制范围而未失控,应认定刘某系抢夺未遂。据此,二审改判为有期徒刑18个月、并处罚金人
    2023-08-13
    227人看过
  • 离职两个月后泄露公司产品配方算违法吗?
    离职两个月后泄露公司产品配方属于违法行为,给原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原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机密属于劳动者的义务,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七条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第七十八条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第七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法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
    2023-02-18
    122人看过
  • 盗窃后归还物品算犯罪吗
    盗窃后归还物品算犯罪。在实施盗窃行为的时候,只要财物脱离了被害人的控制,盗窃罪就已经成立了,退还赃物,不影响盗窃罪的成立,但可能会减轻刑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超市自助结账故意漏扫算是盗窃吗1、超市自助结账故意漏扫算是盗窃。2、在超市购物利用自助机结账时,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多次采用对部分商品故意不扫码的方式,暗中窃取超市商品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且若在长达半年多时间内先后盗窃超市内商品二十余次,虽盗窃物品价值较小,但次数较多,符合我国刑法第264条规定的“多次盗窃”的认定标准,且不属于犯罪情节轻微,依法应判处刑罚。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
    2023-03-11
    404人看过
  • 公司发的笔记本离职归还吗
    电脑属于公司的财产,不属于您的个人财产,离职之后是需要归还的。一、抚恤金能否进行继承,相关内容有哪些抚恤金能否进行继承要视情况而定,具体情形如下:1、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的职工因公死亡而发放的抚恤金,是给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的,不属于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不能继承;2、交通事故死亡的抚恤金是发放给死者的受供养人,不属于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不能继承;3、革命军人因致残、牺牲而发放的抚恤金是发放给军人的,属于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可以继承。二、私人借钱不还能报警吗私人借钱不还,法律规定上,这不属于警局管辖范畴是民事纠纷。可以依据法律程序先催收,再向人民法院起诉。先让其归还借款本金利息,以及因为拖延还款产生的逾期利息。依然选择不还钱的,就可以依程序向人民法院就欠钱提起民事诉讼,法院经查验属实的,判决借款方偿还借款以及逾期利息。依然拒绝归还钱款的,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其个人财产用于偿还欠款
    2023-04-12
    257人看过
  •  公司要求离职员工归还扣押的私人物品,该如何应对?
    公司扣押离职员工的私人物品,员工可以联系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要求用人单位在规定期限内退还给员工本人,并处以每人500元至2000元的罚款。如果这种行为给员工造成了损害,用人单位还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公司扣押离职员工的私人物品,员工可以联系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要求用人单位在规定期限内退还给员工本人,并处以每人500元至2000元的罚款。如果这种行为给员工造成了损害,用人单位还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离 职 员 工 私 人 物 品 被 公 司 扣 押 , 该 怎 么 办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50条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需出具证明,并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同时,用人单位需保存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二年备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企业可能会以员工未交培训费、未退还住房、未缴纳违约金等为由扣留员工的档案,甚至不给
    2023-10-02
    421人看过
  • 离职时公司不出具离职证明违法不
    违法。员工辞职,在通知单位后,就应该办理离职手续。其中离职证明对员工接下来找工作有帮助。提出辞职后一个多月才离职,符合法律规定。无论原工作是否完成,劳动者与原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已经结束。公司方拒绝开具离职证明及拒绝返还你劳动手册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如果其仍坚持己见,不予配合的话,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劳动合同关系的维系需要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互相的配合、互相的信任和协作。在丧失了互信基础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当事人即使表面维持这种貌合神离的劳动合同关系,亦难以使劳动合同的目的得以顺利实现。虽然我国劳动法对用人单位行使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做了限制性规定,但对劳动者的辞职权并未做限制。只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即可以无理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权否决你的辞职权。但劳动合同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双方再无任何义务。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
    2023-03-03
    186人看过
  • 偷窃物品归还之后还要赔钱吗
    偷窃物品归还之后如果造成被害人财产损失的需要进行赔偿。只要财物脱离受害人的控制,就已经构成盗窃罪,即使事后归还了赃物,也不影响盗窃罪的成立,可能会减轻刑罚。法律另有其他规定的,应当依照其规定。一、盗窃后主动退还赃物如何认定1.犯了盗窃罪己退还赃物要依据盗窃罪罪名定罪量刑。2.退还赃物的情况下,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3.关于盗窃罪的既遂标准,刑法界主张失控加控制说,即盗窃行为已经使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时,或者行为人已经控制了所盗财物时,都是既遂。被害人的失控与行为人的控制通常是统一的,被害人的失控意味着行为人的控制。但二者也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即被害人失去了控制,但行为人并没有控制财物,对此也应认定为盗窃既遂。4.如果盗窃财物的时候,只要财物脱离了受害人的控制,就已经构成了盗窃罪,即使事后归还了赃物,也不影响盗窃罪的成立。二、盗窃后又把赃物还了怎么处理犯了盗窃罪己退还赃物的,可以酌情从轻
    2023-03-16
    300人看过
  • 劳动合同辞职后要归还公司吗
    劳动合同在离职时不需要上交公司。如有必要可暂交由公司人事办理劳动合同解除手续,在劳动合同上加盖作废章。但是最终劳动者本人必须持有一份,并且用人单位自己那一份必须留存二年备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一、劳动合同可以补签吗可以补签,你也有权要求支付双倍工资。但是补签了之后,对于你维权要求支付双倍工资会有不利,关键是无法证明合同是补签的(一)公司要补签劳动合同,从用工
    2023-03-01
    205人看过
  • 判决:抢夺后归还物品
    犯罪行为人抢夺财物之后又把东西归还的,人民法院一般会对其按照抢夺罪的规定从轻或减轻处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路上发现的东西不归还的是非法占有吗路上发现的东西不归还的是非法占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占有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按照上述的规定处罚。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
    2023-08-12
    136人看过
  • 离职后挖公司客户违法么
    离职后抢原公司客户的行为是不违法的,但是探取前公司的商业秘密是违法的。一、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有什么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有: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权利人商业秘密的;2、披露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前一商业秘密的;3、违反约定或者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的。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二、合同规定不满三个月扣钱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不干满三个月就扣工资,被扣工资实际上就是法律上的违约金。但是,相关法律明文规定: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只有两种:第一种,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专业技能培训,此时可以和劳动者约定服务期限,如果劳动者提前离职,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第二种,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从事涉及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岗位。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要
    2023-03-27
    128人看过
  • 司机违反法律规定,乘客物品是否应予归还?
    司机捡到乘客东西不还犯法,涉嫌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捡到东西不还违法吗捡到东西不还违法。捡到东西应该归还给失主,这个是属于人们的道德素养考虑,但是生活中,捡到东西之后失主一般都很难寻找到,所以很多行为人就会将遗失物据为己有,也有很多人会先代为保管。捡到东西不还,涉嫌侵占罪。《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2023-08-13
    390人看过
  • 从原公司离职后带走项目违法吗
    一、从原公司离职后带走项目违法吗员工跳槽后带走原公司客户是违法行为,侵犯了原公司的商业秘密,为新的公司带来了经济利益,是违法行为。如果和员工签的《保密协议》中,已经明确客户名单属于商业秘密,那么这一规定对员工就有约束力。即使不构成商业秘密,作为员工也有义务不予泄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获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制度,又包括商业秘密的权利人享有的合法权利。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二、单位犯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如何处罚《刑法》第二百二十条单
    2023-04-14
    94人看过
  • 公司网管离职后删掉软件违法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网管离职后删除公司软件的,是属于违法的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可以要求赔偿。《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一、劳动关系解除有哪些类型1、双方合意解除劳动关系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期满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则不再履行。按照《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没有必要分清是谁的责任导致。2、过失性、非过失辞退过失性辞退即劳动者的行为违反《劳动法》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由用人单位予以辞退而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消灭。即《劳动法》第25条
    2023-04-05
    155人看过
  • 离职后公司扣工服折旧费违法吗?
    一、离职后公司扣工服折旧费违法吗按照劳动法之规定,员工的服装系用人单位需为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条件,故此,员工无需承担该笔费用。离职时向辞职员工收取服装折旧费于法无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二、劳动合同解除的相关要求规定有哪些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2、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3、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2023-04-18
    28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XX员工离职不归还公司物品可否告他侵占罪?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08
      可以民事起诉要求返还,若数额较大,也可以报警处理。
    • 找人捡的物品不归还对方违法吗?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24
      1、行为人捡到他人物品拒不归还的,是违法行为;若物品价值较大,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侵占罪。《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四条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三百一十五条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时,一人公司出资,离职后归还吗?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9
      此款的归属应当属于某公司。 作为非法吸收存款犯罪的受害人,如果你手里有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担保书及另一公司的担保书,且另一公司具备还款能力的话,建议你还是通过民事起诉的方式,要求担保人承担还款义务。因为该公司账上没钱,即便你通过刑事附带民事取得胜诉判决,也没有实际意义 鉴于时间有限,恕不能提供详尽咨询,如需更多帮助,可直接致电咨询
    • 捡来的物品违法吗?捡来的物品归属谁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14
      捡来的物品违法吗?捡来的物品归属谁?丢失东西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比较常见的事情。但是您知道吗?在法律上遗弃物的概念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却不同,很多人在遇到遗失物相关的法律问题时都会比较困惑,那么我国关于遗弃物归属的法律规定主要有哪些?
    • 公司不准离职30天后离职合法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12
      当用人单位不受理劳动者的离职申请时,劳动者应当将离职申请邮递到用人单位负责人手中,30天后离职属于正常合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