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复工后员工缺勤怎么办?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30 21:52:43 162 人看过

企业复工员工不上班的,可通知协商,协商安排年休假、事假,或者安排在家灵活办公。若协商不成,职工仍不及时复工的,则检查企业规章制度有无相应规定,并通知工会,按照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其中,建议最好合理安排多次通知,并保留证据;职工被隔离或申请病假的等合理理由的,不得解除合同。

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经营有哪些法政策支持?

1.出的延迟复工规定企业是否必须遵守?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单位或者个人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因此,地方政府有关延迟复工的通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有关可以采取“紧急措施”的规定,具有法律强制性,用人单位必须遵照执行。

2.面临疫情企业能借助什么政策缓解经营压力?

(1)申请“稳岗补贴”,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稳岗补贴”即为了稳定企业岗位职工,减少裁员或不裁员而对企业发放补助性补贴。

(2)持续关注企业所在地政府、所在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甚至是所租物业公司的政策优惠和扶持措施并主动申请,如金融扶持、社保缓交、延期纳税等方面。

(3)争取房租减免。对于广大的创业企业,可主动与办公场所的出租方或物业方进行沟通,争取减免一部分房租。

3.企业申请稳岗补贴的条件是什么?

答:根据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明电〔2020〕5号)的规定,企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时,可以申请稳岗补贴:

(1)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环保政策;

(2)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

(3)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统筹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4)企业财务制度健全、管理运行规范。

4.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如何处理劳动用工关系?

答:根据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明电〔2020〕5号)规定:“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

另外,企业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调整薪酬;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还可以申请特殊工时或采用灵活工时(如缩短工时、弹性上下班等),确保企业正常运营。如果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或企业的薪酬管理规定中规定有浮动工资部分,该部分直接与企业效益、员工业绩挂钩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或薪酬管理规定执行。

5.企业复工后不提供口罩的员工可以拒绝上班吗?

答:《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对一般企业而言,口罩并不是单位必须要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所以员工不能以单位不提供口罩为由,拒绝上班。但在特殊时期为员工提供口罩,充分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关怀。

各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普遍要求,一旦发生病毒感染,企业就要受到停工停产处理;为保证疫情防控,一般也将储备足够员工正常使用一周以上的防疫物资作为复工复产审批的条件。所以,企业还是最好要为员工准备口罩。

6.企业防控肺炎疫情期间对员工发放口罩等防疫用具、用品支出在会计及税务上如何处理?

答:根据企业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列支为“劳动保护费”或“职工福利费”。计入劳动保护费的,可以在税前扣除;计入职工福利费的,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以内的部分,予以税前扣除。

7.企业收到因疫情而发放的政府补助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

答:政府补贴原则上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专款专用的政府补贴是不需要缴纳所得税的。

8.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的企业是否有优惠税收政策?

答: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免征增值税。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可以税前一次性扣除并全额退还留抵税额。可参照财政部、税务总局2020年第8号公告。

9.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口物资免税吗?

答:可以,企业和个人自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进口相关防疫物资免税,包括各类消毒物品和防护用品,但捐赠行为须是“直接用于防控疫情”。

10.企业和个人的社会捐赠是否可以税前扣除

答:满足以下条件可以全额扣除,不需要缴纳所得税、增值税及其附加税:

(1)捐赠的用途符合法律规定的慈善活动、公益事业;

(2)捐赠的途径是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3)取得公益性捐赠票据,即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并加盖接受单位印章的公益性捐赠票据,或加盖接受捐赠单位印章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据联。

《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实施意见》提出,企业复工后,职工担心感染不愿意上班怎么办?

对符合规定的复工企业,要指导企业提供必要的防疫保护和劳动保护措施,积极动员职工返岗。对不愿复工的职工,要指导企业工会及时宣讲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和企业复工的重要性,主动劝导职工及时返岗。对经劝导无效或以其他非正当理由拒绝返岗的,指导企业依法予以处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4日 05:1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保险费相关文章
  • 企业不让部分员工复工怎么办
    一、企业不让部分员工复工怎么办1、企业不让部分员工复工的,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是因为必要的情况而不让复工的,那么属于变相辞退,可以与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话,单位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2、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复工条件有哪些1、防控机制到位。企业负责人必须现场指挥,建立企业内部疫情防控组织架构,做好企业复工方案,明确企业疫情防控应急流程、具体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确保企业疫情防控工作主体责任落实。
    2023-04-17
    335人看过
  • 企业不让部分员工复工怎么办
    企业不让部分员工复工属于变相地辞退员工。如果有证据证明企业不复工变相辞退而被迫辞职的话,可以与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话,单位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不支付的话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如果是自己自愿辞职的话,需要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
    2023-04-15
    300人看过
  • 对于员工缺勤扣岗位工资吗
    对于员工缺勤,是否扣工资,应当根据双方协商的情况来进行处理,法律上并未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但用人单位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扣除劳动者工资。1、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2、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一、这些情况被扣工资是合法的吗?1、上班迟到要扣工资吗?用人单位不能
    2023-02-22
    396人看过
  • 员工缺勤要不要扣绩效工资
    一、员工缺勤要不要扣绩效工资1、查找你们的工资管理办法,看如何规定的;2、若没有些办法,可借鉴前期经验,和通行做法;3、如都没有,就请示邻居,然后确定,最后形成制度颁发下去;4、不可自己拿主意,一般的公司都是扣的,绩效工资占得多和少的比例也是考虑扣与不扣的关键。二、缺勤工资怎么计算当事人由于请事假,应扣除的工资是月工资除以21.75,乘以本月缺勤天数(扣减法);而本月应得工资是,月工资收入除以21.75,乘以本月出勤天数(累加法)。扣减法和累加法计算工资都是合法的,但一般的操作是出勤天数少,不宜用扣减法计算薪资,一般累加法计算薪资;出勤天数多,缺勤天数少,一般不用累加法算薪资,就用扣减法计算薪资,这样可避免出现极端不符合常理的情况。劳动保障部于2008年1月10日公布了《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制度计薪日”即用于日工资的计算的月计薪天数,在工资发放的时候与许多考
    2023-05-19
    113人看过
  • 员工缺勤要不要扣绩效工资
    1、查找你们的工资管理办法,看如何规定的;2、若没有些办法,可借鉴前期经验,和通行做法;3、如都没有,就请示邻居,然后确定,最后形成制度颁发下去;4、不可自己拿主意,一般的公司都是扣的,绩效工资占得多和少的比例也是考虑扣与不扣的关键。一、缺勤工资怎么计算当事人由于请事假,应扣除的工资是月工资除以21.75,乘以本月缺勤天数(扣减法);而本月应得工资是,月工资收入除以21.75,乘以本月出勤天数(累加法)。扣减法和累加法计算工资都是合法的,但一般的操作是出勤天数少,不宜用扣减法计算薪资,一般累加法计算薪资;出勤天数多,缺勤天数少,一般不用累加法算薪资,就用扣减法计算薪资,这样可避免出现极端不符合常理的情况。劳动保障部于2008年1月10日公布了《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制度计薪日”即用于日工资的计算的月计薪天数,在工资发放的时候与许多考勤项目相关,如扣除事假、病假
    2023-02-26
    427人看过
  • 单位如何确定员工缺勤
    员工a与人力资源公司B签订劳务派遣合同,被派遣到C单位物流服务组担任销售员。2015年9月23日,B人力资源公司以员工a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为由,决定从2015年9月16日起终止与员工a的劳动合同。次月,员工a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人力资源公司B支付非法终止劳动报酬,C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员工a表示,由于9月1日下班前与部门经理发生争吵,第二天他没有再上班,但部门直到9月12日他向工作汇报后才接受,直到他收到《劳动合同终止证明》,他才继续工作。C单位认为,员工a的声明只是证明其自9月2日起已旷工,并向其提供了9月14日邮寄给其的离职后通知。该通知的主要内容是“您自2015年9月12日起未解释任何旷工原因,并已严重违反本单位规章制度三天,特此通知您于2015年9月16日前复工,否则,我公司将按照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将您退回“B人力资源公司”。员工a反驳了离职
    2023-05-07
    87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保险费
    相关咨询
    • 企业员工请事假缺勤病假怎么算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04
      企业员工请事假,缺勤,病假的工资的计算如下: 事假当日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者工资,缺勤属于旷工,用人单位可以按照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制度对劳动者进行考核,除了不支付缺勤当日的工资外,会对劳动者的绩效考核进行扣减,劳动者请病假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病假工资。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员工缺勤工资怎么扣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6-23
      当事人由于请事假,应扣除的工资是月工资除以21.75,乘以本月缺勤天数(扣减法) 而本月应得工资是,月工资收入除以21.75,乘以本月出勤天数(累加法)扣减法和累加法计算工资都是合法的,但一般的操作是出勤天数少,不宜用扣减法计算薪资,一般累加法计算薪资;出勤天数多,缺勤天数少,一般不用累加法算薪资,就用扣减法计算薪资,这样可避免出现极端不符合常理的情况 劳动保障部于2008年1月10日公布了《关于
    • 员工缺勤扣工资怎么算?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15
      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只算出勤天数 3000/22=136.36日工资 136.36*15=2045.4出勤工资 第二种:请假扣除 3000/22=136.36日工资 3000-(136.36*7)=2045.48
    • 企业员工缺勤扣罚三倍工资有相关规定吗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9-20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
    • 事业单位后勤员工怎么办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31
      停保,以前交的都白瞎了如果你是换单位,那么你的新单位帮你交、那么你需要你以个人投交社保方式继续交,当然你也可以不交,如果你不在进入企业、公司、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