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就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新员工入职未签劳动合同便离职了怎么办理离职手续
1、为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做健康检查。
2、办理工作交接。离职员工除工作交接外,应立即停止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对外从事一切业务。将该员工经手的工作交接到其他人员或主管。工作交接有助于防止员工仓促离职,出现工作脱节,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公司财物、文件资料及清偿债务。
员工在公司期间,由公司配发的或者由员工本人掌管的属于公司的财物,企业应指定专人接收。并将员工在职期间保管和使用的全部文件资料进行清理,如客户名单、各种图表图纸、财务账本、工作计划、技术资料等。另外,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公司应清查该员工在职期间是否欠有公司债务,如借款、赔偿款、罚款等。
4、退还员工证件及结清工资。
5、如是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6、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对于公司认为需要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则在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中明确员工的相应义务。
7、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奶茶店如何确保劳动合同的签署?
485人看过
-
入职后签署劳动合同日期怎么确定
378人看过
-
离职员工再次入职如何签署新的劳动合同
495人看过
-
入职时签署了协议,这是否相当于劳动合同?
65人看过
-
劳动者在签署合同后,能否随时离职?
419人看过
-
在签署文件时,如何确保对方真实签署?
75人看过
公司债务是指公司与特定债务人之间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可能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合同、侵权、多式运输合同、加工承揽、技术咨询或服务合同等,可能涉及到金钱、物品或金钱与物品的组合。... 更多>
-
劳动合同签署日期是在入职时间还是开工日前山西在线咨询 2023-10-10劳动合同签约日期一般是入职当天,不是也没关系,只要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就是合法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签署多个劳动合同时如何确定有效的地址江苏在线咨询 2024-11-13劳动者与雇主在签署劳动协议时,必须明确规定工作地点。工作地点不仅是劳动者完成工作任务和开展生产活动的场所,也是劳动者辛勤劳动成果的主要承载和实现劳动价值的空间。尽管劳动合同中规范多地作为工作地点的做法并未受到法律的明文禁止,但这也不能随意设定。因此,除非劳动合同中存在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约定,或者将多地作为工作地点的约定缺乏合理性,否则仅凭约定多个地点作为工作地,并不能直接导致该份劳动合同无效。针对
-
在业务公司入职跟入职中如何签劳动合同?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0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办理入职手续在签署劳动合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3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注册地不一致的,有关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和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等事项,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的
-
工龄顺延在劳动合同如何签署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23和之前签订时一样。 1、根据相关规定,当劳动合同期满时,劳动者还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那么劳动合同的期限应当自动延续到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2、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和终止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员工的劳动关系; 3、如用人单位在三期结束后,终止员工的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