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研发“新闻注册”系统保护网络新闻版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8 17:11:20 195 人看过

近日,全球最大的新闻社美联社正式宣布,即将推出一个以跟踪其新闻报道在互连网上被转载及全部使用情况为目标的“新闻注册”系统(NewsRegistry)。而这种被称为“新闻跟踪器”的装置,正是美联社这个拥有全球超过1700家报纸以及5000家广播、电视合作伙伴的传媒老大,在多年饱受“羊儿免费吃草”之苦后,用来捍卫自己的网络新闻版权的一次突破性尝试。

有外电报道评价,美联社此举是全球大型新闻机构第一次对互联网侵犯版权顽疾的解决方案条例化并自主实施监测取证。

借助数字技术为新闻文字报道维权保驾护航,能否真正行之有效?这种仍然建立在“有条件免费使用”基础上的全球监控和筛选能否切实有的放矢?目前,建筑于海量转载引用文字内容的全球信息发布网站“免费吃草”时代是否真的即将结束?

一时间,美联社引入“新闻注册”跟踪系统,引起全球传媒、版权界、互联网以及网民高度关注。

据美联社透露,此次引入的“新闻注册”追踪系统,是在所有由美联社发布的新闻报道中植入特定识别符号,并对“免费”使用范围、使用方式予以明确规定及必要提示。这种将新闻报道内容与数字许可框架技术捆绑的模式,将使免费使用者在引用、转载美联社新闻时受到严密监控。随着疑似“违规”行为的出现,系统将自动弹出带有警告意味的提示对话框。在受众分享这些免费提供的新闻同时,监控系统自动生成的回传信息也会把转载网站以及新闻稿件、图片的去向如实记录。在必要时,该监控体系将为美联社所界定的“侵权行为”收集证据,以便进一步强制行使版权条款,使内容消费、付款执行、内容数字化版权维护得到切实有效管理。

然而,美联社此次维权也并非一帆风顺。就在美联社董事会对启用该监控系统投票通过的第二天,质疑声音席卷而来。

有人断言,在新闻社竞争激烈的今天,“新闻注册”系统的实施,将使一批不愿被“跟踪”者,彻底放弃美联社新闻资源。而这与美联社杜绝非法转载,以获得更多网站内容授权签约机会的经营初衷背道而驰。“扎紧口袋”或将带来声誉、财务双输的结果。

而由于对该新闻注册系统“跟踪记录”背后尚未公布的惩罚制度的忌惮,博客圈也表示,美联社此举,在使博主们谨小慎微引用、表态的同时,或将给信息传递戴上厚重枷锁,进而有损公民言论自由。

面对质疑之声,美联社仍然在微调实施细则的同时对引入“新闻注册”系统的前景表示看好。

互联网光鲜背后的版权漏洞

纵观互联网发展,版权问题一直是网络传播光鲜外衣下的一种顽疾。多年来,全球影视剧、音乐、文学作品的数字版权保护一直是国内外版权保护问题的热点和重点。而作为新闻报道,特别是目前依然占据新闻传播绝大多数的新闻报道原创文字的保护却显得格外乏力。

[1][2]

不可否认,受众广阔、海量信息、刷新迅速等特点,使得互联网与生俱来便是新闻信息的绝佳载体。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网络强大的参与、互动性也在随时随地催化着新闻事件的起承转合。无独有偶,全球几乎所有综合门户网站都将新闻频道设为首要板块。并根据需要衍生出错综复杂的分类新闻和新闻专题。竞争方面,新闻更新速度更成为网站之间的重要角力点。借由赚取新闻点击率而实现的“抢眼新闻事件→带来更多用户→获得更多广告回报”也成为各门户网站目前最有效的一类赢利模式。

当下,随着资讯生活对搜索引擎和鼠标的依赖,“上网看新闻”俨然大有替代读报看电视新闻,成为新闻传播主流方式之势。然而,就在人们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时,网络新闻获取渠道的合法性成为最易被掩盖、被忽略的事实。

抛开新闻采制所必须的人力、物力成本,与私自转载者借由新闻报道直接或间接获利之间存在的不合理性不谈,就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这类新闻报道原创机构的三令五申几近引发视觉疲劳的同时,新闻肆意转载、引用等问题却变得愈演愈烈、愈发肆无忌惮,日益加剧了新闻原创机构的生存危机。

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下全球报业经营普遍陷入困境,而以报业为主要客户群的新闻社也捉襟见肘。面对互联网免费转载管理失控,新闻转载更新速度的日渐加快,当付费媒体发现,每年动辄十万、百万元的新闻供稿订制费用,买到的只是早于“盗版”转载媒体半小时甚至十几分钟的新闻播发时间时,即便是在“时效为王”的新闻传媒领域,这样的投入产出比,也让目前财务神经格外敏感的传媒机构决策者们不得不重新核算考量。仅2009年上半年,美国就有180家报纸订户表示,有可能解除与美联社的新闻订制业务。如果解约成立,美联社本土用户将直接缩水14%。

面对新闻订制用户的大量流失,2009年,美联社下调新闻订费3000万美元。而今年4月,美联社董事会主席官迪安·辛格顿再次宣布下调报纸用户新闻订费3500万美元,降幅达到20%。而时隔3月,借推出“新闻注册”跟踪系统强化版权保护、限制非或许用途的免费转载也被普遍认为是美联社坚守家底儿、寻求良性发展的又一项举措。

由此可见,无论是新闻社还是传统媒体,当下全世界新闻原创机构正在新闻作品维权路上进行着多种大胆尝试。纵观现实教训和国内外经验,建立在物质技术基础上的硬件保障、进一步明确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全社会不断深化的版权意识,都将加速全球新闻提供者与使用者双赢时代的到来。(作者刘婧)[1][2]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8日 07: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版权相关文章
  • 新闻出版改革大提速
    新闻出版改革进程: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而在改革开放之初,谁也不曾设想:新闻出版——这个极具“政治色彩”、曾被认为是单纯的“喉舌”与“传声筒”的行业,也会走向市场化的改革道路。但在30年后的今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2008年,对作为文化产业领域最具意识形态特性的新闻出版业来说,注定不平凡。6月,新闻出版总署明确提出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三年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这也就意味着,“转企改制”不再是新闻出版单位内部“边边角角”的“修补”,而是“脱胎换骨”的转变。事实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包括经济、文化在内软硬实力的竞争,让“把蛋糕做大以应对全球化冲击”成为不二的选择。无论是“谁动你的奶酪”,但最终都是要“被人动的”。版署确定2011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目标4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2011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成为
    2023-08-12
    197人看过
  • 西藏新闻出版(版权)工作会议召开
    2月18日上午,西藏新闻出版(版权)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会议总结了“十一五”时期西藏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对“十二五”时期工作作了说明,并安排部署了今年工作。自治区副主席多吉泽仁出席会议并讲话。在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期间西藏新闻出版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后,多吉泽仁指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区新闻出版战线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这个主题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抓住发展机遇,全力谋划“十二五”工作;抓好主题出版,不断壮大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新闻出版的整体实力;完善公共服务,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强化市场监管,着力净化文化环境;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新闻出版传播力和影响力。多吉泽仁强调,全区新闻出版战线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依法行政理念,强化行业服务
    2023-06-08
    381人看过
  • 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监管权出版政策调整应看长期
    北京商报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公开向社会各界征集对《国务院关于修改〈出版管理条例〉的决定(送审稿)》以及《国务院关于修改〈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的决定(送审稿)》的意见。其中新闻出版总署接手文化部在音像制品领域部分监管权,最终达到统一监管音像制品整个流程;网络出版物概念首次进入《出版管理条例》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政策利好版署统管音像制品此次修订的条例中,有关音像制品市场监管权统一的问题格外引人关注。按照现行条例,我国将音像制品监管分为两块,“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全国音像制品的出版、制作和复制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全国音像制品的进口、批发、零售和出租的监督管理工作”。新的《音像制品管理条例》不再这样表述。改为“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全国音像制品的出版、制作、复制、进口和发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监管职能的统一,解决了音像出版企业长期受“多头管理”的难题,同时极大提高了企业在审批上的工作效率
    2023-06-08
    192人看过
  • 国信办:年内出台互联网新闻管理新规
    昨日下午,国家网信办召开移动互联网业界代表座谈会。会上,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彭某透露,年内将出台修订后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他表示,这将是近期内互联网领域最新、最全、最重要的一个法律法规。5.27亿网民手机上网据悉,这是国家网信办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移动互联网业界代表座谈会。来自中央新闻单位、中央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微博客网站、即时通信工具企业、应用商店企业、移动搜索企业、政务类公众账号和微信公众账号的相关负责人参会发言。彭某在会上指出,自2012年6月以来,手机已经超越PC端成为我国网民上网的第一终端。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共有6.32亿,而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27亿。庞大的网民数量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也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舆论场。彭某说,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今天这样,提供如此多的知识和营养,同时,也充斥着无数垃圾和口水。他说,
    2023-06-07
    419人看过
  • 新闻出版改制后的定位
    在记者采访的几家在京新闻出版单位,除了感受到改革者的激情和对未来集团的蓬勃发展的憧憬以外,也同样感受到了这些“将行者”的困惑与期待,其中提到最多的担忧是新闻出版改制后的定位问题。北京某出版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接到关于在京出版单位改革的正式文件,但是不断有内部电话和开会,通知他们拿改制方案。这期间,新闻出版总署传达过不少精神,包括办培训班。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副署长邬书林亲自授课讲改革,从观念上先给大家“洗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新闻出版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与主管主办单位脱钩,另组新闻出版集团,作为出资人,集团当然要管人、管事、管资产,这是一种市场管理。而原来的主管机构是一种业务管理(只对新闻出版业务的一种指导)。如果变成企业集团,权力是要上收的,不仅要管人,还要管事、管资产。这也就意味着,现在的主办单位改成企业集团、变成出资人之后,成员单位作为二级法人很多经营自主权
    2023-06-09
    449人看过
  • 急救系统为何负面新闻不断?救护车亟盼救治
    近来各地发生多起有关120急救车的“非常”事件,而其中元旦假期南京发生的120司机醉驾撞伤行人事故,更让120这个神圣的急救系统,再次进入舆论的风口浪尖。事故接连发生大多与钱有关本月2日晚,南京龙蟠路黄家圩路口一辆正在等红灯的轿车,突然被一辆120急救车追尾,撞得汽车变形。骑电动车的市民朱某同时被卷入车底。据事后了解,120急救车司机系公车私用。上月底,南京一辆标识和警灯齐全的急救车,居然被江宁一家消毒餐具公司用来运送消毒餐具。而另一辆亮着警灯的120急救车“闯”进某小区,被惊醒的市民最后发现,急救车竟成了收费运输车,在给某住户送卫生纸。“120是老百姓的救命车,只有到了万不得已时才会打120!”一位市民向记者抱怨,他的朋友在鼓楼附近骑自行车摔伤了腿,送到附近某医院,短短几百米路就收费90元,比出租车高了差不多10倍。本是公益事业为何沾上铜臭120,人们眼中神圣的公益事业,为何跟钱挂上了钩
    2023-06-05
    365人看过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执法及司法审判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执法及司法审判新闻发布会2005年6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咏、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朱孝清、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介绍近期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执法及司法审判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在新闻发布会上,张志刚说:“自去年9月6日我国部署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以来,各执法和司法部门相互配合,重拳出击;各地方政府认真组织、积极行动,形成了宏大的声势和良好的工作局面。”张志刚认为,从执法成效上看,各级执法部门查获的大案要案数,行政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数,检察机关批捕起诉数,各级法院判罪定刑数比上年同期有了一定的增长。2004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颁布实施,降低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制裁的门槛
    2023-06-05
    129人看过
  • 桃色新闻引发官司
    ◆一篇报道全国转载2006年3月18日,曾先后担任过阜阳市中级法院院长、阜阳市副市长、市委副书记、省卫生厅副厅长的尚X因涉嫌受贿罪,被检察机关依法刑事拘留。因为尚X身份的特殊性,其案件的审理受到了不小的关注,不少媒体纷纷推出有关尚X的报道。同年8月,湖北一媒体刊出《傍上两个“副省”,为何保不住她的亨通仕途》一文。该文讲述:一个利欲熏心的女人,凭借几分姿色,傍上了两位副省级高官,竟然官至副厅级,祸乱一方。这个发生在阜阳的真实故事,既匪夷所思,又令人切齿。最近,随着那两位高官后台的落马,这个“狐狸精”鬼蜮伎俩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紧接着,文章以“丢掉自尊‘傍’领导,一心一意向上爬”;“权欲熏心不知足,以色为本攀高官”等加粗醒目的标题,对尚军进行了全面的报道。文章刊出后,全国乃至国外众多媒体先后以“女高官的桃色新闻”等为标题,进行转载、转播。◆桃色新闻引发官司2007年1月,安庆市中级法院一审判
    2023-06-13
    262人看过
  • 新闻侵权的类型
    新闻侵权
    主要类型分为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这三种1、新闻侵害名誉权新闻侵害名誉权则是指行为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刊播有损他人名誉的文字、语言、图像的行为。从我国司法实践来看,现在的新闻侵权,绝大多数是侵害名誉权案件。新闻侵害名誉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1)诽谤新闻诽谤的最主要特征是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新闻报道的内容是虚假的——这种虚假的事实不管是新闻机构故意捏造的,还是由于疏忽大意而信假为真的,只要因为这种虚假事实的公开传播,使他人的名誉受到侵害,就构成新闻侵权。新闻诽谤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口头诽谤,二是书面语言的诽谤。(2)侮辱新闻侵权中的侮辱,主要表现为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作品中,以有损名誉的不实之辞,对报道的对象进行不恰当的定性、评论并公布于众,给他人的名誉造成损害。2、新闻侵害隐私权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是指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作品的采访报道过程中,未经他人同意,侵扰他人居住安宁
    2023-06-13
    87人看过
  • 新闻侵权指什么
    新闻侵权
    所谓新闻侵权,是指行为人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者情况虽然真实,但属于法律禁止传播的事项,从而侵犯别人的合法民事权利,依法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和事实。主要表现为侵犯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著作权。名誉是指公民在道德、声誉、信誉、形象、性格等方面的社会评价。新闻指责公民有不道德或违法行为,以虚假或攻击性的内容损害公民的名誉,构成侵犯公民的名誉权。网络新闻侵权的表现形式网络是一个分散的、宽泛的信息传播渠道。因此,网络新闻侵权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网上侵害他人名誉、侵害他人隐私、侵害他人肖像,以及侵害他人著作权等几个方面。(一)网上侵害他人名誉权网络名誉侵权是经常性的网络新闻侵权形式。所谓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应当受到社会公众给以公正评价的权利,以及要求他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致使社会公众对自己造成不公正评价的权利。[5]网络名誉侵权初步具备口头诽谤的一些特点外
    2023-07-21
    232人看过
  • 江苏局系统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
    江苏子站讯1月24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在南京召开全省知识产权局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单位介绍了全省知识产权局系统开展专项行动情况和2010年全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情况。发布会上,江苏局专利执法处负责人就知识产权保护的突出举措、专项行动的主要措施、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行政查处案件的共性与特点、侵权商品的生产源头治理、维权援助等方面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江苏局根据国务院的整体部署和省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一安排与要求,认真研究筹划,紧急动员部署,并严格遵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打防结合、务求实效”的原则,组织全省知识产权局系统依法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了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有力的打击了假冒专利和侵犯专利权行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悉,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知识产权局系统共接收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案件57起,出动3269人次,检查生产制造企业
    2023-06-05
    100人看过
  • 转载新闻是否需要支付版权费?
    转载新闻并不属于侵权,而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而除时事新闻以外的新闻作品,如新闻摄影,时事性文章,通讯等并没有被排除保护。因此对于转载的新闻,其转载是不会导致侵权的,受到著作权的保护。不是新闻单位设立的网站转载新闻有什么规定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转载的作品是原报社履行职务撰写的职务作品或法人作品,可以不经过原报社的许可,但应当向该报社支付稿酬;转载的作品是《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四项规定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除作者声明不许转载的以外,既不需经过许可,也不需支付稿酬;转载的作品是一般投稿人的作品,可以不经过许可,但应当向作者支付稿酬。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
    2023-07-01
    479人看过
  • e租宝最新新闻
    债权转让
    在e租宝非法集资案件中,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90万受害投资人、500亿非法集资,95%的假项目,200余台数据服务器、1200余册犯罪证据材料,如此数字可见这个案件之大。其一,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90万受害投资人、500亿非法集资e租宝成立于2014年2月25日,注册资本1亿元的公司,平台从事互联网理财业务,平台产品收益率在9%-14.6%之间,高于各大银行的理财收益。在短短不到两年间,目前平台数据显示交易量已经突破730亿,投资人数90万。e租宝的宣传口号之一,就是“1元起投,随时赎回,高收益低风险。”许多投资人表示,他们就是听信了e租宝保本保息、灵活支取的承诺才上当受骗的。e租宝共推出过6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9%至14.6%之间,远高于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e租宝的推销人员在宣传时称,e租宝产品保本保息,哪怕投资的公司失败了,钱还是照样有。根据警方的初步查明,“e租宝”实际
    2023-05-05
    247人看过
  • 网络侵权与新闻侵权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一、新闻侵权导致新闻侵权的直接原因及其外部特征,简言之是新闻媒体刊播了含有侵害他人权利内容的新闻作品,诸如新闻报道失实、新闻评论不客观不公正从而歪曲了事实损害了他人人格,或蓄意且擅自宣扬他人隐私等情况。新闻侵权和普通民事侵权一样,都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利,其侵权的客体一般为人格权,即会造成他人人格权利的直接或间接损害。所谓新闻侵权,则是指行为人通过新闻媒体(包括通讯社、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公共新闻网站等,下同)向社会公众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情况虽然真实但属于法律禁止传播的事项,从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民事权利,依法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和事实。二、网络侵权网络侵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所发生的侵权行为。所谓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网络侵权是知识侵权的一种形式,网络侵权行为与传统侵权行
    2023-04-29
    257人看过
换一批
#著作权法
北京
律师推荐
    #著作权法 知识导航
    展开
    #版权
    词条

    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版权与著作权是同一概念,版权可以自动取得,也可以登记取得,是作者对自己的著作享有的法定权利。 版权有效期是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在著作权的期限内,作品的著作权受法律保护;著作权期限届满,就丧失... 更多>

    #版权
    相关咨询
    • 保护新闻著作权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12
      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第4款规定:“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时,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但作者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这一款是有关“时事性文章”合理使用的规定。既然著作权法要规定了“时事性文章”的合理使用,显然其在
    • 新闻单位与非新闻单位合作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股权有何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12
      新闻单位与非新闻单位合作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新闻单位拥有的股权不低于51%的,视为新闻单位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新闻单位拥有的股权低于51%的,视为非新闻单位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 新闻评论著作权保护吗?一两句新闻评论也可以保护?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17
      如果仅仅只有一两句话,那很难说是作品,不能受著作权法保护。但是如果评论的内容比较丰富,则可以认为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 著作权法这样规定的原因在于,如果对很短很常见的表述都保护的话,就会造成对语言文字的垄断。
    • 新闻摄影与著作权保护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2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
    • 什么是互联网登载新闻?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5
      登载新闻,是指通过互联网发布和转载新闻。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国家保护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