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罪与盗窃罪根本认定有何规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8-15 15:21:11 248 人看过

侵占罪系指行为人出于其非法占有的意图,违反法律规定地擅自将代替其保管之他人财产、被遗忘之物品或埋藏之赃物据为已有,且该行为涉及到的财物价值达到一定门槛,同时又拒绝将上述财物归还原主的违法犯罪行为。

与此相对应的,盗窃罪的犯罪意图便是非法占有所窃取之公共或私人财务,其手段主要是通过秘密窃取的方式实现,且被窃之物必须达到一个具体的价值标准;

或者行为人进行了数次盗窃活动,甚至是入室行窃、携带有武器的盗窃及在他人住处附近扒窃财物等恶劣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侵占罪的罪犯在实施犯罪前原本就拥有这些财物的合法所有权,而后才转化为非法占有;

而对于盗窃罪来说,其偷窃财物的行为从开始到结束始终都具有非法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31日 14: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根据规定婚内有没有盗窃罪?
    一、根据规定婚内有没有盗窃罪?1、盗窃配偶的财产,也有可能会构成盗窃罪。家庭成员和亲属之间盗窃可否追究刑事责任,关键在于是否“确有必要”,并且应该采取“不告不理”的原则。一般认为,“确有必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是盗窃数额较大或巨大,同时又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引起家庭成员或亲属愤慨,要求追究责任的。至于亲属间盗窃虽然达到了普通盗窃数额较大的规定标准,但没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一般可不作为犯罪处理。应当指出的是,家庭成员和亲属的态度是决定是否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2、对家庭成员及亲属盗窃在认定犯罪上必须从严掌握,从宽处理。(1)偷拿自己家中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在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2)确有必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是盗窃数额较大或巨大,同时又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引起亲属愤慨,要求追究刑事责任的。如多次盗窃亲属财产
    2024-01-18
    73人看过
  • 根据规定扒窃多少盗窃罪
    一、根据规定扒窃多少盗窃罪一千元以上,1.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一千至三千元为起点。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为起点。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参照上列数额,确定该地区执行的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由此可见盗窃一千元及以上就已经构成刑事案件,属于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
    2024-01-17
    163人看过
  • 根据规定盗窃罪有时效性吗
    一、根据规定盗窃罪有时效性吗?有时效性,盗窃罪的追诉时效最短是5年,最长是20年。《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二、盗窃罪的处理流程有哪些?1、侦查立案。侦查机关接受报案人或控告人的举报,或侦查机关自行发现犯罪线索,予以立案侦查。2、移送审查起诉。侦查机关侦查终结,认为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向人民检察院提请公诉,提交起诉意见书,并附全案证据。3、提起公诉。检察院经对侦查机关移送起诉案件进行审查,对认为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证据不充分的案件,退回补充侦查。4、法庭审判。人民法院受理检察院提起
    2024-02-03
    205人看过
  • 侵占罪认定标准,职务侵占罪比较本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一、侵占罪认定标准(一)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前提条件:权利人的请求。(二)拒不退还、拒不交出必须是侵占行为人作出的,这是本罪的必备要件。(三)侵占罪的数额问题。(四)侵占罪中的其他严重情节。(五)“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仅是决定侵占罪处罚轻重的主要依据,而不是唯一标准。因此在处罚侵占罪时,既要坚持以侵占罪数额为主要依据,又不忽视其他情节因素,如犯罪动机、目的、犯罪手段、方法等,才能真正贯彻好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由于刑法将侵占罪规定为自诉案件,所以,侵占案件的被害人需要自行收集证据,然后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我们都知道
    2024-01-23
    283人看过
  • 侵占罪和盗窃罪立案标准如何判定
    一、侵占罪和盗窃罪立案标准如何判定在某些方面,盗窃行为和侵占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分点。首先,从犯罪意图的形成阶段而言,这两种犯罪的主体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盗窃罪的行为人是在尚未实际拥有或占用公私财产的情况下,便已经滋生了不法占有此项财产的念头和意图,也就是所谓的“预先有预谋”;然而,侵占罪的行为人则是在已经实际持有或控制公私财产的基础上,才逐渐萌发了非法占有此项财产的犯罪意图,即“事后有预谋”。其次,从犯罪所针对的具体对象来看,二者也存在显著差异。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主要是指他人所有、管理、持有或者控制的公私财产,这些财产在受害人的直接掌控之中;而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则是行为人自身已经实际持有或控制的公私财产,这些财产已经处于行为人的直接控制之下。最后,从犯罪的客观表现形式来看,盗窃罪和侵占罪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盗窃罪的客观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秘密窃取的行为方式,行为人通常会采用自认为不会
    2024-07-01
    55人看过
  • 盗窃罪有哪些特点,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有什么区别?
    一、盗窃罪有哪些特点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盗窃犯罪案件多;重大案件多;重刑案犯多。2、盗窃价值数额增大。3、盗窃犯罪的目标或对象发生巨大变化。公共财产案件逐渐增多、以银行金库等金融机构为盗窃目标的案件增多、入室盗窃增多、盗窃文物古墓品葬案件增多、盗窃领导干部和个体工商户财产案件增多、盗窃汽车等机动车辆的犯罪频频发生、盗窃医药案件呈上升趋势、盗窃能源等财产案件增多、盗窃农田水利设施和水文设施案件增多、电力设施被盗案件增多。4、犯罪手段不断变化。有预谋有计划的盗窃犯罪增多、以色情为诱饵进行勾引、趁机盗窃的案件增多、利用高科技手段的智能型犯罪逐渐增多。5、盗窃犯罪主体发生变化。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共同作案、团伙作案越来越严重、两劳(劳改、劳教)重新犯罪增多、流窜作案十分突出、习惯性和
    2023-02-23
    496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之间怎么认定
    区分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如下:犯罪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主管、管理、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人员,而后者的主体是持有他人财物的人员。其次,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只能为单位财物,而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则包括行为人代管的他人财物,也包括他人的遗忘物和埋藏物。一、职务侵占罪中本单位的财物包括哪些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本单位即犯罪行为人所在的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物。其包括:⑴已经在本单位的占有、管理之下并为本单位所有的财物。⑵本单位虽尚未占有、支配但属于本单位所有的债权。⑶本单位依照法律规定和契约约定临时管理、使用或运输的他人财物。二、侵占罪量刑标准是什么呢侵占罪量刑标准如下:1、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
    2023-06-23
    59人看过
  •  侵占罪是什么?如何认定侵占罪?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符合上述条件的认定构成侵占罪。该罪行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是故意的。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认定构成侵占罪:1.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2.主体为一般主体。3.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的。 侵占罪是什么?侵占罪是指在未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或者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占为己有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侵占罪属于侵占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侵占罪的法律
    2023-08-25
    274人看过
  • 侵占罪怎样认定侵占罪
    法律综合知识
    一、侵占罪怎样认定侵占罪对于侵占罪的认定标准为,符合下列构成要件认定构成侵占罪:一、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数额较大的标准司法解释标准1万,部分地方立案标准5千。三、主体要件。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四、主观要件。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二、团伙职务侵占怎样定罪团伙职务侵占的定罪:依据我国
    2024-01-12
    478人看过
  • 盗窃罪中的占有转移是如何认定的
    在论述盗窃罪中之占有转移认定原则之时,我们通常会考虑到财物的实际控制状况以及被害人对于该财物所拥有的主导权。例如,当财物已经超越了被害人的实际掌控范围,且被行为人通过隐秘手段进行获取时,一般情况下可以被视为占有转移。然而,若财物虽不在被害人身边,但被害人仍然对其具有明确的支配意愿及控制能力,那么在此种情形之下,便无法简单地将其判定为占有转移。此外,在公共场所中,他人遗失但尚有找回可能性的财物,在尚未完全脱离所有人控制范围之际被取走,同样不能轻易地将其判定为占有转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8-21
    273人看过
  • 根规定盗窃毒品犯罪吗?
    一、根规定盗窃毒品犯罪吗?1、盗窃毒品不一定会构成犯罪盗窃、抢劫毒品的,应当分别以盗窃罪或者抢劫罪定罪。认定盗窃犯罪数额,可以参考当地毒品非法交易的价格。认定抢劫罪的数额,即是抢劫毒品的实际数量。盗窃、抢劫毒品后又实施其他毒品犯罪的,则以盗窃罪、抢劫罪与实施的具体毒品犯罪,依法实行数罪并罚。2、盗窃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既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1)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的;(2)一年内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的;(3)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的;(4)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盗窃的;(5)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6)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7)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8)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的。二、盗窃案件管辖权怎么确定?1、盗窃案件由盗窃行为发生地的法院管辖刑事
    2024-01-23
    335人看过
  • 如何认定侵占罪与其他罪的关系
    (一)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盗窃罪是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在盗窃时,财物并不在行为人控制之下;而侵占罪则是行为人侵占物主委托管理的财物,其实施侵占行为时,被侵占之物当时已在他的实际控制之下。(二)本罪与贪污罪的界限1、犯罪对象不同。贪污罪只限于公共财产,且不能是不动产。侵占罪不仅可以是公共财物,还可以是私人财物,且包括不动产。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同。贪污罪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利用自已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所形成的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便利条件。而侵占罪中行为人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并不影响该罪的成立。3、犯罪主体不同。侵占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是代为保管他人财物且对其加以侵占的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贪污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一、侵占罪和盗窃罪有什么区别侵占罪和盗窃罪的区别如下:1、侵占罪是绝对的自诉案件,告诉才处理;而盗窃罪是公诉案件;2、盗窃罪是将别人占有或
    2023-03-10
    122人看过
  • 盗窃罪怎样认定,如何界定盗窃犯罪
    认定盗窃罪,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何认定盗窃罪(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把偷窃自己家电或近亲属财物的行为与社会上的盗窃犯罪行为加以区别。对此类案件,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在处理时也应同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二)盗窃既遂与未遂关于盗窃罪的既遂标准。即盗窃行为已经使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时,或者行为人已经控制了所盗财物时,都是既遂。被害人的失控与行为人的控制通常是统一的,被害人的失控意味着行为人的控制。但二者也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即被害人失去了控制,
    2024-04-17
    357人看过
  •  盗窃罪与侵占罪在占有方面的不同之处
    侵占罪和盗窃罪在侵犯对象和目的上存在共同点,但二者有明显区别。侵占罪涉及对他人财物的非法占有,具有故意心理,旨在获取财物所有权。盗窃罪同样涉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具有故意心理,但必须使用秘密手段,且只能窃取行为人在犯罪前并不持有的财物。侵占罪必须拒不退还或交出他人财物才能构成犯罪,而盗窃罪主动退赃行为只能作为一个酌定量刑情节来考虑。侵占罪和盗窃罪在侵犯的对象和目的上存在共同点。它们都涉及对他人财物的非法占有,具备故意心理,并旨在获取财物所有权。但是,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1,犯罪故意的内容和产生的时间不同。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前者的手段既可以是秘密的,也可以是公开的或半公开的;而后者的手段只能是秘密的手段。3,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只能是行为人在犯罪前已经持有的他人财物;而后者的对象则只能是行为人在犯罪前并不持有的他人财物。4,是否退还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前者必须是拒不退还或交出他人财
    2023-11-16
    424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如何区分盗窃罪、盗窃罪、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捞)案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14
      侵占罪、盗窃罪、职务侵占罪是三种常见的罪名,理论上,这三种罪名的界限是非常清楚的,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认识上的不同以及案件的复杂程度不一。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职务侵占罪,是公司、企业、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据为己有;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
    • 侵占罪怎么认定, 与盗窃罪有什么区别, 与盗窃罪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6
      侵占罪怎么认定: 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侵占罪与盗窃罪同属侵犯财产罪,其主体都是一般主体。其区别主要表现在:盗窃罪是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在盗窃时,财物并不在行为人控制之下:而侵占罪则是行为人实施侵占行为时,被侵占之物当时已在他的实际控制之下。 本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1、犯罪对象不同,贪污罪只限于公共财产,且不能是不动产,而侵占罪不仅可以是公共财物,还可以是私人财物,且包括不动产; 2、犯罪主体不同
    • 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异同,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9-11
      盗窃罪与侵占罪的不同为: 1.犯罪的前提不同。侵占罪的行为人在侵占他人财物之前,必须已实际持有或控制他人财物。 2.犯罪目的产生的时间不同。侵占罪发生在实际持有之后,盗窃罪发生在实际持有之前。 3.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 如何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 盗窃罪与他人财物罪中的代位权, 侵占罪?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2-15
      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关键,在于判断作为犯罪对象的财物是否脱离占有以及由谁占有。行为人不可能盗窃自己事实上占有的财物,对自己事实上已经占有的财物只能成立侵占罪。侵占罪的特点是将自己占有的财产不法转变为所有,因此,只要某种占有具有被处分的可能性,便属于侵占罪中的代为保管,即占有。从客观上说,占有是指事实上的支配(与非法占有目的中的占有不是等同概念),不仅包括物理支配范围内的支配,而且包括社会观念上可以
    • 盗窃罪的根本定罪标准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12
      【法律意见】 涉及数额较大,一般三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