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年内免检政策中,符合条件的车辆每2年需要定期检验。车主只需提供车辆行驶证、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车船税完税证明,并处理交通事故和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后,即可直接到车辆管理处领取检验标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三条规定,对登记后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车辆用途、载客载货数量、使用年限等不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对提供机动车行驶证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单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当予以检验,任何单位不得附加其他条件。对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发给检验合格标志。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的地方,任何单位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的场所进行检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的场所进行维修、保养。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机动车检验收取费用,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
汽车保修期与三包有效期区别
汽车保修期和三包政策,都是指汽车厂商向消费者卖出商品时,向消费者承诺对该商品的质量问题负责。也就是说,当商品因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故障时,商家需要提供免费维修及保养。当然这个免费都是有限制条件的。
现在大多汽车厂家都实行新的车辆保修期间,两年或6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即保修期内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时间限制,行驶时间2年;第二个是里程限制,行驶公里数6万公里。只要在这两个条件任意达到一个,就表明车辆的保修期已过,车辆再出现的正常维修保养都不在免费之列。
另外,在保修期间内,并不是车辆的所有的维修费用都会免掉,而是要看厂家在保修期内所指定的免费项目。通常在车主手册和各汽车4s店售后部都有相关文字说明。所以请车主认真阅读手册,避免在保修期内多花冤枉钱。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三条对登记后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车辆用途、载客载货数量、使用年限等不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对提供机动车行驶证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单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当予以检验,任何单位不得附加其他条件。对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发给检验合格标志。
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的地方,任何单位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的场所进行检验。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的场所进行维修、保养。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机动车检验收取费用,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
-
汽车审查有特定时间吗?
135人看过
-
汽车再次通过审核的时间限制
271人看过
-
怎么查自己首次缴纳社保时间
199人看过
-
汽车漏水维修几次
148人看过
-
五座车型2022年最新审查时间和审查周期
249人看过
-
汽车时间年检怎么查到
488人看过
-
小汽车审车的时间是多久一次甘肃在线咨询 2022-12-051、根据最新规定,小汽车无需线上年检,但车主仍需提供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凭证、车船税纳税或者免征证明后,处理完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后,可直接向公安交管部门申请领取检验标志。超过六年的,每两年进行一次车辆年检。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十六条机动车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一)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
汽车保险到期时间怎么查询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4-07你可以找到当时办理交强险的业务的保险人员,只要把保险单号告诉业务员,业务员会通知到期时间。也可以给保险公司打电话进行查询。通过网络来对车辆交强险到期查询。登上保险公司的网站,输入购买的保险单的单号就可以对保险进行查询。
-
那么首次缴纳时间怎么查?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5在临沂市人社局在线咨询平台,没有相关查询数据,需要您本人携带身份证到参保地人社局查询缴费情况。如果之前在外市有过缴费记录,没有办理转移的,在临沂市也无法查询。
-
车辆脱审多长时间不能审汽车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21汽车脱审多久不能再审,汽车脱审没有时间上的限制自动注销车牌。道路交通法规定,机动车未按时参加的车辆不允许上路行驶,罚款200元扣3分。不年检不会注销的,最晚截止到你行驶证签注月份的月底;不交滞纳金,超过一个年检周期的需补交脱审费
-
汽车祸死亡取保候审最长时间是多长时间浙江在线咨询 2021-11-16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为12个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案件调查、起诉和审理。如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应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