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房产可以通过手写遗嘱继承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5-11 16:59:42
245 人看过
律师解答:
可以。
《民法典》房产可以通过手写遗嘱继承。
这是属于自书遗嘱,属于有法律效力的。
但是在实践中,若是想要确定遗嘱的真实性,应当进行确认之诉。
最高的遗嘱形式为公证遗嘱。
自书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条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
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
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
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条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民法典规定继承遗产后房产遗嘱继承人转让房产可以吗
295人看过
-
民法典房屋可以遗嘱继承吗,遗产的代位继承条件
214人看过
-
民法典法定继承人能够通过遗嘱继承吗
421人看过
-
2023民法典规定可以通过遗嘱指定房子继承权吗
402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可以写遗嘱遗产全部由父母继承吗
467人看过
-
民法典婆婆写的遗嘱媳妇可以继承吗
141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房产继承分户遗嘱可以手写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3-12-16满足相应条件后手写遗嘱属于自书遗嘱可以产生法律效力,可以继承房产。具体条件有以下几点: 第一、遗嘱只能处分被继承人死亡时合法遗留的个人财产,而不能处置他人财产。 第二、遗嘱内容要明确具体。包括遗产范围、遗产处置方式要明确具体,继承人要明确具体。 第三、手写遗嘱在书写时要求被继承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的法律后果有充分的认知与了解。 第四、手写遗嘱要求被继承人亲自书写,内容也是要
-
民法典房产继承遗嘱公证怎么写浙江在线咨询 2022-06-30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遗嘱并不是要公证才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只要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被继承人自愿订立的,就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在危急情
-
民法典遗嘱可以作为房产继承的依据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3-01-15合法有效的遗嘱可以作为房产继承依据。有效的遗嘱的条件如下: 1、遗嘱人须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3、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 4、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须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 5、遗嘱须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 6、遗嘱应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 (1)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2)代书遗嘱应当有两
-
民法典规定继承与遗嘱房产可以过户多少钱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08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遗嘱继承房产过户税费如下:房屋过户费用继承主要费用继承权公证继承过户与买卖和赠与相比,税费支出是最低的,因为继承的房产没有营业税、个税和契税。继承人凭遗嘱办理继承权公证,凭继承权公证书到房管局转名。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继承是遗产人死后才可以进行产权过户,所以这种过户方式的人比较少。同时,继承房产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房产继承有两种形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法定继承即法律规定的
-
民法典没有遗嘱代书遗嘱也可以继承继承人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1-12-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没有规定立代书遗嘱继承人是否在场,但明确规定继承人不能作为立代书遗嘱的见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五条,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其中一个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字,注明年、月、日。第一千一百四十条下列人员不得作为遗嘱见证人:(一)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其他无见证能力的人;(二)继承人和受遗赠人;(三)与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有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