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钧都典当行非法吸储2亿元14人被判刑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5 09:32:30 110 人看过

近日,涉案金额高达2亿元、涉及500余人切身利益的河南省禹州市钧都典当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一审有果,被告人赵健身等14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零9个月至有期徒刑两年缓刑3年不等刑罚。

法庭审理表明,被告单位禹州市钧都典当行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前身禹州市第一工业供销公司自2000年4月至2002年6月期间,在被告人赵健身的直接领导、策划下,违反上级管理部门规定,采取向单位职工下达吸收存款任务、发放劝股费等手段,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共计人民币2.14亿元,赵健身等14名被告人分别吸收1300余万元到11万余元不等存款。

2001年2月,被告单位禹州市钧都典当行在申请企业名称变更为禹州市钧都典当行有限责任公司时,被告人赵健身指使被告人席志力、赵新凯,采取作弊手段,向禹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虚报注册资本1700万元。

日前,禹州市人民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虚报注册资本罪一审判处被告单位禹州市钧都典当行有限责任公司罚金人民币100万元;被告人赵健身、席志力、赵新凯等14人分别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虚报注册资本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零9个月至有期徒刑两年缓刑3年不等刑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2日 03: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非法集资2亿怎么判刑?
    非法融资2亿元的行为人可以被按照集资诈骗罪或者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的标准进行判刑处罚。构成集资诈骗罪的,应当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刑事处罚;构成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的,可以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非法集资员工应怎么处罚担保公司非法集资员工的处罚是:1、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员工如果属于直接责任人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构成集资诈骗罪,员工如果属于直接责任人员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员工与公司犯罪无关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二、非法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在我们国家法律规定中非法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
    2023-02-18
    299人看过
  • 非吸受贿罪至2亿判多少年
    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所得2亿元应视为数额巨大,量刑幅度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要如何量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要量刑:犯本罪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还要处罚金。如果是犯罪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要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要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加罚金。二、掩饰犯罪所得罪刑事责任应该怎么承担?掩饰犯罪所得罪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有:一般犯罪情节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罪有两个档次的量刑幅度,根据不同的犯罪情节来确定具体的量刑。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如何量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
    2023-03-21
    466人看过
  • 非吸利用金额2千2亿判刑3年会判多少年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非发吸收2亿资金的情形,是属于《刑法》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数额巨大”的情形,是需要判处行为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判处有期徒刑四年时合理的。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罚标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非法集资3亿一般判多少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造成扰
    2023-02-21
    318人看过
  • 非法集资14亿判多少年
    我国非法集资罪最高刑期是无期徒刑,没有死刑;非法集资500万以上,无论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都是属于数额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3-04-14
    481人看过
  • 非法吸储200万如何判刑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非法集资200万属于数额巨大的情形,所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023-04-14
    280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亿会被判刑吗
    是会被判刑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金额如果达到一亿元,就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了,按照我国法律中的规定,应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是单位出现了犯罪行为的,将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的规定处罚。一、哪些行为属于非法吸收公共财产的行为?(一)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二)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三)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四)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五)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六)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
    2023-03-02
    19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非法吸储2个亿从犯如何判刑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28
      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 国有银行员工非法吸收储蓄上亿元,被刑事拘留,怎么判刑处罚?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02
      您需要看看保险合同中是如何约定利息的,如果保险公司是按合同的约定足额支付您利息的话,那就无法维权,如果没有足额支付可以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 非法吸储1个亿判多少年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22
      如何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刑法并未明确规定,也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因此,什么样的行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什么样的行为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刑法本身没有解决。
    • 非法吸储600万元,当事人谅解怎么判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6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所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根据司法实践,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非法吸收公
    • 非吸2亿判几年呢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25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