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罪,是指行为人以恶害相通告,使对方产生恐惧心理,对方以恐惧心理为基础发放财物的行为。1、本罪侵权的客体是一个复杂的客体,不但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还危害了他人的人身权益或其他权益。本罪侵权对方是公私财物。2、本罪在客观方面作为行为者采用威胁或威胁方法,强迫受害者交出财产的行为。一般来说,敲诈行为与他人交付财产之间,行为者指定日期和场所交付财产,如有违反,将来可以实现威胁内容的行为者当场用暴力威胁,要求将来在指定日期和场所交付财产的行为者将来威胁受害者实施侵害行为,当场获得财产。威胁和威胁是引起他人心理恐惧的精神强制方法。威胁可以用侵犯他人的方法威胁,威胁通常是抓住他人的把手,暴露隐私威胁,如尚未暴露的贪污、盗窃等伟大的犯罪事实和生活最腐败等。威胁和威胁方法的行为特征:行为者积极侵害实施的行为,威胁财产所有者和所有者的行为者主张危害的对象是财产所有者,也可以是有利害关系的人,威胁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当面打电话、传真、委托别人。3、本罪的主体一般主体。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成本罪。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有非法索取他人财产的目的。如果行为者没有这样的目的,或者索要财产的目的不是违法的,例如债权人为了偿还长期未偿还的债务而使用具有一定威胁成分的语言,催促债务人加快偿还等,不构成恐吓罪。
被人敲诈勒索如何认定
被人敲诈勒索认定标准是: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实施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从而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敲诈勒索罪的刑事责任是如何认定的?
229人看过
-
敲诈勒索怎么判刑?敲诈勒索罪如何认定
250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的刑事责任
86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的刑事责任如何承担?
296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105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刑事责任
472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如何认定敲诈勒索的刑事责任?宁夏在线咨询 2021-10-22敲诈勒索罪,是指行为人以恶害相通告,使对方产生恐惧心理,对方以恐惧心理为基础发放财物的行为。1、本罪侵权的客体是一个复杂的客体,不但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还危害了他人的人身权益或其他权益。本罪侵权对方是公私财物。2、本罪在客观方面作为行为者采用威胁或威胁方法,强迫受害者交出财产的行为。一般来说,敲诈行为与他人交付财产之间,行为者指定日期和场所交付财产,如有违反,将来可以实现威胁内容的行为者当场用
-
敲诈勒索罪的刑事责任如何认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23敲诈勒索罪,是指行为人以恶害相通告,使对方产生恐惧心理,对方基于恐惧心理而交付财物的行为。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本罪侵犯的对象为公私财物。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或要挟方法,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
-
敲诈勒索罪的刑事责任如何规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9-02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没有取得财物不影响定罪,可以影响量刑。
-
敲诈勒索的刑事责任如何分配?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24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没有取得财物不影响定罪,可以影响量刑。
-
敲诈勒索的刑事责任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08敲诈勒索罪的刑事责任是: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