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罪,是指行为人以恶害相通告,使对方产生恐惧心理,对方以恐惧心理为基础发放财物的行为。1、本罪侵权的客体是一个复杂的客体,不但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还危害了他人的人身权益或其他权益。本罪侵权对方是公私财物。2、本罪在客观方面作为行为者采用威胁或威胁方法,强迫受害者交出财产的行为。一般来说,敲诈行为与他人交付财产之间,行为者指定日期和场所交付财产,如有违反,将来可以实现威胁内容的行为者当场用暴力威胁,要求将来在指定日期和场所交付财产的行为者将来威胁受害者实施侵害行为,当场获得财产。威胁和威胁是引起他人心理恐惧的精神强制方法。威胁可以用侵犯他人的方法威胁,威胁通常是抓住他人的把手,暴露隐私威胁,如尚未暴露的贪污、盗窃等伟大的犯罪事实和生活最腐败等。威胁和威胁方法的行为特征:行为者积极侵害实施的行为,威胁财产所有者和所有者的行为者主张危害的对象是财产所有者,也可以是有利害关系的人,威胁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当面打电话、传真、委托别人。3、本罪的主体一般主体。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成本罪。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有非法索取他人财产的目的。如果行为者没有这样的目的,或者索要财产的目的不是违法的,例如债权人为了偿还长期未偿还的债务而使用具有一定威胁成分的语言,催促债务人加快偿还等,不构成恐吓罪。
被人敲诈勒索如何认定
被人敲诈勒索认定标准是: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实施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从而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敲诈勒索如何量刑(敲诈勒索从宽认定的情形)
498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主犯的责任认定有何规定
468人看过
-
绑架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敲诈勒索罪的刑事责任
217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未遂如何认定,敲诈勒索罪未遂怎么量刑?
464人看过
-
敲诈勒索数额巨大判几年,敲诈勒索如何认定
197人看过
-
成都敲诈勒索罪立案标准,成都敲诈勒索罪的刑事责任
152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如何确认敲诈勒索罪是敲诈勒索罪海南在线咨询 2023-07-26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认定构成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是指涉案金额2000元至5000元。
-
敲诈勒索罪如何量刑, 如何确定敲诈勒索罪量刑, 敲诈勒索罪立案标准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28涉嫌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可以根据敲诈勒索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犯罪数额每增加一千元(贫困山区县、市为六百元),可以增加一个月刑期;(2)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3)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
-
敲诈的刑事责任如何认定陕西在线咨询 2021-12-26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如果犯罪数额较大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是犯罪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犯罪分子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敲诈勒索罪如何追究刑事责任,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上海在线咨询 2023-09-19我国人民法院对于构成敲诈勒索罪的犯罪分子,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敲诈勒索如何办,敲诈勒索如何判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28敲诈勒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认定敲诈勒索罪,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确定: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