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税行为是否可以吸收偷税?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8 14:03:21 299 人看过

抗税行为并没有吸收偷税,偷税构成的是逃税罪,抗税构成的是抗税罪。构成抗税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抗税罪是负有纳税义务的人或者企业、事业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故意违反国家税收法规,采取公开抵制、对抗的方法,拒不缴纳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

抗税行为的此罪与彼罪

(一)抗税罪与妨害公务罪

妨害公务罪与抗税罪同样是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执行公务的行为,两者存在竞合的现象,抗税行为同时符合妨害公务行为的特征。就两者的关系而言,妨害公务罪是普通规范,抗税罪是特别规范。因此,凡属抗税罪调整范围内的行为均处抗税罪而不处妨害公务罪。但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税务机关或税务工作人员执法的行为,不一定都属抗税罪调整范围。税收征管工作是一系列征收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统称,如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税额核定、账

册检查、纳税检查、税务稽查、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税务行政复议等,并不是在任何环节实施了暴力、威胁均构成抗税。《刑法》第二百零二条把范围限定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笔者认为,只有税务工作人员在税款征收过程中,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为不履行税款缴纳义务,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的,才以抗税论处;在管理环节发生的暴力、威胁事件,不以抗税论处,符合妨害公务罪特征的,以妨害公务罪论处。

(二)抗税罪与偷税罪

一般而言,偷税罪和抗税罪有显著区别,不难区分。但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偷税后被税务机关查处,在追缴偷逃税款时又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缴纳的,应如何处理?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争议。有人主张按罪名转化处理,即已由偷税罪转化为抗税罪,按抗税罪处理,不再并处偷税罪。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偷税后又抗税的,行为人实施了两种独立的犯罪行为。从犯罪的客体上看,偷税罪主要侵犯的是国家对应纳税款的所有权;而抗税罪侵犯的主要是税务机关或者税务工

作人员的人身财产权。从客观上看,前者表现为虚假、隐匿、拒不申报等行为;而后者表现为暴力、威胁的行为。从刑罚轻重来看,两者自由刑和罚金刑的比例都是相当的,不存在择重罪处罚的情况。因此,偷税后又抗税的,应以偷税罪和抗税罪数罪并罚。两高《关于办理偷税抗税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对同一税款,既犯偷税罪,又犯抗税罪的,实行数罪并罚。虽然这一解释不再适用,但其所体现的并罚规则仍然有参考意义。对于并罚时

罚金刑的运用,颇值得探讨。偷税罪可处所偷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抗税罪也可处所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根据《刑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自由刑部分有具体的并罚规则,而对于附加刑,只规定附加刑仍须执行。偷税罪和抗税罪都必须处以罚金刑,如果相加执行,似有重复处罚的意味。对于罚款和罚金,法理上有不重复处罚的要求,即一事不再罚原则。偷税后又抗税,虽可因其不同的行为而判处两个罪名,但就其罚金刑而言,毕竟都是针对同一笔税款而实施的,目的都在于不缴同一笔税

款,因偷、抗同一笔税款而被处两次罚金,似有不妥。这一问题涉及到《刑法》中罚金刑的并罚

规则这一基本问题,需另行探讨。

(三)抗税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在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暴力抗税事件中,可能出现致人受伤甚至死亡的情况,可能同时符合抗税罪或者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特征,对此应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属于《刑法》理论上的想象的竞合,应择一重罪处罚。一般而言,纳税人在抗税中有故意杀人动机的,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其中,故意杀人未遂,按故意杀人罪处刑较轻,按抗税罪处刑较重的,可按抗税罪论处;在抗税中有故意伤害动机,致人轻伤的,以抗税罪从重处罚;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按故意伤

害罪从重处罚;行为人在抗税中没有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的主观犯意,而是由于过失致人受伤的,一律按抗税罪处罚;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因《刑法》中规定的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处罚较抗税罪为轻,也应以抗税罪从重处罚。两高1992年的解释规定,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处理的,仍应按抗税罪所定罚金刑处以罚金。

由于《刑法》中无此规定,且这种做法也有违法理,因此,按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处刑的,不再按抗税罪处罚金。1998年某市曾发生一起暴力抗税案,个体税收征管员在集贸市场征税时,被市场经营户张某用杀猪刀当场杀死。对类似这样的暴力抗税,致人重伤、死亡的,如果仅仅以抗税罪论处显然是不够的。从现行刑法的一般理论来看,暴力抗税造成人身伤害.甚至死亡的.属于一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想像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因此该起暴力抗税致税收执法人员人死亡案件中的经营户张某,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随着税收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及税收征管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不断增多,新《刑法》也对危害税收征管犯罪方面的法律规定有了明显的进步。通过对抗税罪的分析,可以看出,有一个紧迫的问题摆在税务机关面前,那就是如何做好《税收征管法》和税务行政规章中相关规定的修订工作,以加大对各种危害税收征管罪的打击、处罚力度。

注释: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3月第一版)第二百零二条;

参见马林主编《税收法制理论与实务》(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年版)第134页;

参见周道鸾主编《刑法的修改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447页;

参见李永君、古建芹著《税收违法与税收犯罪通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36页;

参见周道鸾主编《刑法的修改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448页;

主要参考资料:

(1)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编《金融税收新罪解析》(河南出版社1996年出版)。

(2)林亚刚《抗税罪新论》(载《法律科学》1993年第2期)。

(3)王顽《妨害税收犯罪研究综述》(载《人民检察》1995年第四期)。

(4)蒋原荇、冯建平《正确理解和执行关于惩治偷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载《人民司法》1998年第3期)

《刑法》第二百零二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贷款中介诈骗放款人有罪,构成贷款诈骗罪,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2日 07:5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税款征收相关文章
  • 商家不给发票是否属于偷税漏税行为,偷税漏税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商家不给发票不一定属于偷税漏税行为,但是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偷税漏税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偷税额是10000元以上并且占各税应纳税总额的10%以上的应当追诉。一、商家不给发票是否属于偷税漏税行为商家不给发票不一定属于偷税漏税行为。一些商业企业(如超市等)不是依据发票计算收入的,所以是不是偷税不一定,但肯定违反《发票管理办法》。税务局发现偷漏税的手段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举报。比如消费者举报不开发票,还有离职的财务举报、竞争对手举报等等,这个大家都懂不需要多说。二、偷税漏税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偷税漏税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在我国偷税漏税是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根据有关规定,纳税人进行偷税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偷税数额
    2022-07-30
    384人看过
  •  房屋中介是否存在偷税漏税行为?
    偷税漏税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所有公民和企业都有履行纳税义务的义务。如果出现偷税漏税行为,涉案金额不同,处罚标准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构成犯罪,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至七年的有期徒刑。因此,任何人都应该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纳税,避免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如果二手房存在偷税漏税行为,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至七年的有期徒刑。偷税漏税,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只要事实存在、证据确实就会受到法律制裁。我国的法律中明确的规定了,所有的公民和企业都是要履行纳税的义务,如果出现了偷税漏税的行为后处罚的标准会根据涉案的金额来确定。 二手房偷税漏税会受到哪些刑罚?二手房偷税漏税是指房地产中介机构或者个人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故意隐瞒房屋真实情况,如房价、房屋交易税费等,以逃避税收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如果二手房偷税漏税,将受到以下刑罚:1. 罚款:偷税漏税行为将
    2023-08-21
    306人看过
  • 走私物品偷税漏税行为是否犯罪
    一、走私物品偷税漏税行为是否犯罪?走私物品的同时又偷税漏税的话,就构成了走私罪和逃税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按照《刑法》规定处罚。走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和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偷逃关税,破坏国家对外贸易管制制度,情节严重的行为。走私罪的认定和处理相关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等法律法规。其具体罪名有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罪;走私淫秽物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固体废物罪。《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走私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货物、物品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①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
    2023-06-18
    444人看过
  • 税务违法行为:是偷税还是逃税?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缴纳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公司逃税偷税该怎么处罚公司逃税偷税的处罚:1、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不满30%,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而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2、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3、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缴税款,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中
    2023-07-10
    66人看过
  •  是否一次性购买可视为偷税漏税?
    偷税漏税被视为违法行为,纳税人需诚信纳税。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会受到法律制裁。根据数额不同,偷税漏税罪行的处罚也有所不同,但均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款。一次性买卖被视为偷税漏税。若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超过10%,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款。若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超过30%,则将被判处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逃避缴纳税款构成偷税漏税吗?逃避缴纳税款是指个人或企业故意不缴纳应纳税款,或者通过各种手段减少应缴纳的税款金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逃避缴纳税款属于偷税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偷税是指故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以逃避或者减少应缴纳的税款数额。逃避缴纳税款是偷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纳税人通过各种手段,如不申报、不领受、不申报
    2023-11-20
    412人看过
  • 税收行为直接提起行政诉讼是否可以?
    税收行为直接提起行政诉讼是不可以的,根据《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和《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税务行政诉讼起诉与税务行政复议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1)必经复议,即未经复议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因征税问题发生争议,行政相对人必须先申请税务行政复议,否则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2)选择复议,即税务行政相对人既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非因征税问题发生的税务争议均适用选择诉讼。(3)复议机关终局裁决,即行政相对人在税务行政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后,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税务行政复议机关一般无权作出终局裁决,只有一种情况例外: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对国家税务总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行政相对人只能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复议。对国家税务总局作出的复议决定不服的,申请人可以向法院起诉,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但国务院的裁决是终局裁决。为防止行政机关办事拖拉、不讲效率,同时
    2023-06-28
    455人看过
  • 普通人偷税漏税行为是否与个人收入水平有关?
    逃税罪的立案标准通常是:1、通过欺骗、隐瞒手段虚报或不报,逃避缴税,五万以上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或不接受行政处罚;2、五年内因逃税受过刑事处罚或被行政处罚两次以上,又逃税,五万以上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3、扣缴义务人通过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少缴五万以上。偷税漏税多少构成犯罪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百分之十以上的,构成逃税罪。《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
    2023-07-01
    383人看过
  • 是否将抗税罪视为行政处罚?
    不属于。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抗税罪的具体行为特征抗税罪的主体: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负有纳税、扣缴义务的自然人。行为人为抗拒缴纳税款在客观上实施了暴力、威胁方法。不是为了抗拒缴纳税款,而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税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则依《刑法》第277条规定的妨害公务罪论处。所谓暴力,是指对税务人员人身施加攻击或者强制。如殴打、捆绑、扣押、禁闭等。此外,为阻挠征税而捣毁税务人员的交通、通讯设备,冲击打砸税务机关的,亦属实施暴力。按抗税罪处罚的暴力最大限度只能是造成轻伤害,如果以暴力方法抗税致人伤害超过这一限度,根据《刑法》有关规定,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按照伤害罪、杀人罪从重处罚,并处罚金。所谓威胁,是指行为人为了抗
    2023-07-13
    403人看过
  • 纳税人行为怎么算是偷税漏税?
    偷税:《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漏税:只有因为税务机关的过失而使纳税人少缴税款才叫漏税。税务机关3年内可以追征;特殊情况追征期可延长到10年。《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征管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
    2023-06-20
    422人看过
  • 偷税行为与漏税行为的定义
    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根据《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漏税是指纳税人因无意识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违章行为。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税务机关应限定漏税者如期补缴所漏税款;逾期未缴者,应从漏税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金。根据我国最新《刑法修正案(七)》已经没有“偷税罪”这条罪名了,变更为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在税收问题上,应缴税款原本属于纳税人的合法财产,之所以发生偷逃税行为,是因为纳税人没有依法履行缴纳税款的义务。税务局主要负责征收地方税、营业税、城建税、契税、地方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个人所
    2023-07-18
    391人看过
  • 是否可以将税收滞纳金视为税前扣除?
    税款的滞纳金是不能在税前进行扣除的。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可以扣除支付给投资者的股息、红利等股权投资的相关收益。企业所得税和税款滞纳金也不是不可以在税前进行抵扣的。一些罚金、罚款、没收的财产损失和赞助的费用也是不可以扣除的。没有经过批准的预备费和其他与取得的收入无关的支出,也是不可以在税前扣除的。税收滞纳金怎么算(一)一般税款税款滞纳金是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不及时履行纳税义务而产生的连带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与之相对应的是多缴税款利息,《征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
    2023-07-01
    420人看过
  • 商家卖货不开票是偷税漏税行为吗,怎么举报偷税漏税行为
    商家卖货不开票是偷税漏税行为,对于属于偷税漏税行为的商家,作为消费者可以使用法律武器维护好自身权利进行举报。举报偷税漏税行为是可以直接到税务局进行举报,也可以通过电话举报、写举报信举报的方式提供线索。一、商家卖货不开票是偷税漏税行为吗商家卖货不开票是偷税漏税行为,纳税人偷税漏税的处罚标准是:1.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4.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5.税务、海关、银行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本罪犯罪人相勾结,构
    2022-07-22
    458人看过
  • 偷税漏税是否会被认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我国的刑法规定,偷税漏税是否会被判刑,取决于逃税的金额。通常情况下,如果犯罪分子逃税金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还会被判处罚金。如果犯罪嫌疑人的逃税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那么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还会被判处罚金。偷税漏税罪严重吗1、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5、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
    2023-07-01
    321人看过
  • 偷税、骗税与抗税的界限
    定义不同:(1)骗税是指纳税人用假报出口等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经过公开的合法的程序,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的行为。(2)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不缴或少缴税款,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3)欠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超过征收法律法规规定或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纳税期限,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偷税漏税与骗税有什么不同偷税漏税骗税区别是偷税是故意的少缴或不缴税款的违法行为;漏税是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骗税是以欺骗手段非法占有税款的违法犯罪行为,表面形式合法。偷税漏税与骗税的区别:偷税是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
    2023-08-03
    290人看过
换一批
#财税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税款征收是指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将纳税人应当缴纳的税款组织入库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整个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税款征收基本制度主要包括征纳主体制度、征纳期限制度、退税制度、应纳税... 更多>

    #税款征收
    相关咨询
    • 什么是偷税, 偷税行为, 偷税行为会有什么后果, 偷税行为有什么后果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7
      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偷税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三是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四是进
    • 偷税抗税骗税行为特征是什么,有哪些法律规定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8-27
      偷税抗税骗税行为特征是采取违法手段,偷逃税收。但是从具体的行为表现方式这方面是有不同的规定的,比如说漏税这样的一种情况主要指的就是因为没有意识而发生的漏税或者是少缴纳税收的违章行为。
    • 偷税的证据可以作为认定偷税行为的证据吗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8-20
      仅收集到他人实施了偷税行为的主观证据不可以证明他人收税了,由于主观证据存在“先供后翻”、“时供时翻”等情况,需要结合主观、客观两方面的证据之后,分析他人是否确实实施了偷税漏税行为。
    • 税务局如何证明是否有偷税漏税行为
      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18
      税务局可以通过市民举报、或者查询公司企业的帐户来发现偷税漏税行为,我国是严禁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偷漏漏税行为需要通过涉案的偷税漏税金额来进行量刑和司法判决,具体情况应当结合实际而定。
    • 企业还可以做偷税漏税的行为吗?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20
      1、公司偷税漏税,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只要事实存在、证据确实就会受到法律制裁。 2、《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