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的工伤概不负责条款没有法律效力。这一条款可能会使一些用人单位在发生工伤时逃避责任,对劳动者权益造成损害。因此,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工伤责任,确保劳动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赔偿。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要求我们改写的内容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的工伤概不负责条款其实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这个句子的结构,发现其中有一个否定词“不”,因此我们需要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的工伤概有负责条款”。最后,我们需要将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的工伤概有负责条款是有法律效力的”。因此,最终答案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的工伤概有负责条款是有法律效力的”。在用工合同中不管当事人是否自愿约定工伤概不负责的条款;
都违反宪法和法律,也严重违反了社会主义公德,属无效民事行为,不能获得法院的支持。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3年12月28日通过的法律,旨在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的事务。该法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当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签订,并应当具备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劳动报酬等内容。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终止劳动合同为条件的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不得以试用期限制劳动者的权利等规定。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劳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用人单位应当遵循平等、合法、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以任何形式歧视劳动者。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并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建立健康、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尊重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的工伤概不负责条款是有法律效力的。在用工合同中,无论当事人是否自愿约定该条款,都违反宪法和法律,也严重违反了社会主义公德,属于无效民事行为,不能获得法院的支持。劳动合同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3年12月28日通过的法律,旨在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的事务。该法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
是否可以在合同中加入免责条款来减轻双方的责任?
80人看过
-
可否减轻亏违约方的违约责任
387人看过
-
工伤可以约定免责条款吗
175人看过
-
购房者责任条款是否能够减轻?
215人看过
-
解除合同是否能减轻违约责任?
433人看过
-
轻伤的刑事责任是否可以通过和解来解决?
311人看过
变更劳动合同,需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起草新的劳动合同,或者在原合同的基础上变更其中的具体条款。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是在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在合同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履行完毕之前进行变更;而且对于变更的内容和变更的条款必须经用人单位... 更多>
-
轻伤自首是否可以减刑?湖南在线咨询 2023-02-23犯罪行为人具有自首情节,应当依法从轻处罚。自首的犯罪事实是否被办案机关发觉,影响自首从轻处罚的幅度。自首的犯罪事实未被办案机关发觉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一般不超过4年。自首的犯罪事实已被办案机关发觉但尚未调查谈话、讯问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一般不超过3年。
-
帮工死亡是否可以认定工伤责任广西在线咨询 2022-01-05帮助工人死亡的,由被帮助工人承担赔偿责任。帮助工人有重大过失的,由双方共同承担。被帮助工人明确拒绝帮助工人的,被帮助工人不承担责任。另外,由第三人造成的,由第三人承担责任。
-
酒醉状态下的犯罪行为是否可以减轻责任?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13醉酒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不得以醉酒为由减轻或免除责任。 醉酒并非法定的免责事由,依法需承担刑事责任。同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醉酒也不得作为从轻处罚的理由。在处理醉酒人的犯罪行为时,法律将按正常犯罪行为进行处理。当然,如果符合减刑条件,可以进行减刑。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条,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没有过错的,根据行
-
可以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吗?减轻刑事责任能力指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19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有四种: (1)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3)又聋又哑的人; (4)盲人。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