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损害属于民事侵权行为,但下列情形属于犯罪行为:
1、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承担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三人以上死亡,对事故承担同等责任;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的,应当承担事故的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力赔偿30万元以上。
什么样的行为是交通事故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发生事故后驾车逃逸;
2、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弃车逃逸。虽然说可以“私了”的交通事故后果均不严重,但是这两种逃逸行为在“私了”事故中也时有发生。通常表现为:
(1)当双方在对事故事实的确认、或对如何赔偿的问题产生了争议,未进行友善的协商,发生了口角时,于是,一方当事人“拂袖而去”,驾车离开现场。
(2)双方在核实有关情况时,乙方发现甲方车辆无车牌,或酒后驾车,或非司机驾车,提出不能“私了”需要报警时,甲方心虚害怕,为逃避法律的严厉处罚,寻机逃逸。
(3)事故发生后,乙方称受伤,如果经医生检查无大碍可“私了”,甲方在送乙方去医院的途中,或乙方正在接受治疗时,甲方不愿承担乙方的各种经济损失而中途“溜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
什么样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386人看过
-
交通事故中,什么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194人看过
-
交通事故罪的行为构成条件是什么?
341人看过
-
交通事故后什么行为构成肇事逃逸
144人看过
-
交通事故后什么行为构成肇事逃逸?
52人看过
-
交通事故后什么行为构成肇事逃逸?
476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交通事故构成什么样的行为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1-06交通事故损害属于民事侵权行为,但下列情形属于犯罪行为: 1、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承担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三人以上死亡,对事故承担同等责任;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的,应当承担事故的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力赔偿30万元以上。
-
交通事故成什么行为构成肇事逃逸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28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时,构成肇事逃逸: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4、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5、无驾驶资
-
交通事故中,怎样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3交通事故中,下列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1、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负事故主要责任;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 3、造成财产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 4、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且酒驾、驾驶不合格的机动车或者严重超载。 【法律依据】
-
什么样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29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下列情形构成交通肇事罪,比下列情形更严重的,也构成交通肇事罪,并按加重刑处罚。 最高法院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释 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
-
什么样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安徽在线咨询 2022-09-02哪些行为会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1)肇事后,行为人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后,自行离开; (2)肇事后,行为人与医院联系后躲到一旁,待医护人员将被害人救走后离开现场; (3)肇事后,行为人留下同车人负责抢救被害人及善后事宜,自己擅自离开现场; (4)行为人在肇事后没有留在现场,而是直接到公安机关投案; (5)肇事后,行为人虽停留在现场,但没有采取任何救助被害人的措施; (6)肇事后,行为人逃离现场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