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的15天是怎么进行计算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即应书写起诉状,才能引起行政诉讼程序的开始。起诉状的主要内容有: 1.当事人的情况。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原告是法人或组织的,要写明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的情况。与原告相对应,还要写明被告行政机关的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情况; 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与住址; 4.署名和日期。
-
行政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1、正常情形下起诉期限的计算。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2、未告知具体行政行为之起诉期限的计算。正常情况下起诉期限以被征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作为起算点。 3、未告知起诉期限时起诉期限的计算。
2020.08.25 198 -
《刑法》行政处罚不服行政诉讼时间是怎么计算的
行政处罚不服行政诉讼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
2020.10.03 109 -
行政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行政诉讼时效的计算方式是,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开始计算,期限是六个月。如果先提起行政复议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2020.10.22 194
-
行政诉讼案件的15天期间,怎么计算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
2021-10-29 15,340 -
行政诉讼15天内怎么计算期限
人民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复印件。被告人应当自收到起诉状复印件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向原告
2021-10-29 15,340 -
怎么进行诉讼费用的计算
民事诉讼的诉讼费用包括受理费、执行费、相关人员的通行费、住宿费等,受理费用是否按财产事件征收,与财产有关的,一般按比例征收。
2021-10-27 15,340 -
行政诉讼费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行政诉讼费用的计算方法是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其他行政案件交50;申请鉴定人、证人等出庭作证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由法院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计算。
2021-08-10 15,340
-
01:00
法院上诉15天期限怎样计算
法院上诉15天期限,都是从收到法律文书的次日开始计算。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收到法律文书的当天不计算在内,收到法律文书的次日为第一天。关于结束时间,如果上诉期满当日恰好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上诉期满的日子将顺延到收假后的当天。此处所说的国家法定节假
5,615 2022.05.11 -
01:17
怎么进行诉讼离婚
诉讼离婚的流程包括: 1、到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聘请律师,也可以自己查询法律法规; 2、原告到法院上交起诉状、副本、还要相关的证据; 3、对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法院进行审查,并作出要不要立案的决定,如果不受理的,则要告诉当事人不予受理的理
1,171 2022.04.17 -
00:58
行政诉讼强制的主体是什么
行政诉讼的主体一般是指,就实体争议依法参加到诉讼中来,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人。这里的人指的是,法律拟制人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就本质来说,诉讼主体通常是指,实体法上存有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或第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
1,51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