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侵占罪既遂认定是怎样的?帮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刑法》第270条的规定,侵占罪的既遂具备了下列条件: 1行为人侵占的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产或是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 2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目的; 3行为已经实施了变持有为所有的行为; 4行为人的行为对他人的财产所有权构成了侵犯; 5行为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或他人遗忘物、埋藏物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行为人的行为只有完全具备以上条件,才能构成本罪的既遂。 那么,与上述问题相联系,侵占罪是否有未遂形态呢?对此问题,国外学术界存在争议: ①消极说,认为侵占罪从性质上看,不允许有未遂犯的存在,其理由是:有变持有为所有的意思的行为就构成既遂,因而实难想象侵占罪的未遂形态; ②积极说,认为侵占罪存在未遂,应当以侵占行为是否完成作为区别侵占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认为当行为人表明其持有为所有的意思于行为时,即完成了侵占行为,构成侵占罪既遂;反之,行为人还没有表明其所有意思于行为时,则为侵占未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我国没有非法侵占罪,只有侵占罪,认定该罪时按下列标准认定: 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
非法侵占罪是怎么认定的?
我国没有非法侵占罪,只有侵占罪,认定该罪时按下列标准认定: 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
2020.04.28 152 -
侵占罪的认定是怎样的
侵占罪的认定是: (一)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前提条件:权利人的请求。 (二)拒不退还、拒不交出必须是侵占行为人作出的,这是本罪的必备要件。拒不退还、拒不交出是能为而不为。拒不退还的形式,可以是明示的方法,亦可是默示的方法。
2020.09.18 164 -
怎么认定非法侵占罪
认定非法侵占罪如下: 1、侵权对象是他人财产的所有权。非法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他人保管的财产、遗忘物和埋藏物; 2、客观上表现为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数额较大,拒不交还;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
2022.05.11 415
-
帮助毁灭证据罪既遂犯是怎样定罪的
帮助破坏证据罪的成功,通常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人员犯此罪的,应当从重处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在法定刑罚的限度内处罚。
2022-01-05 15,340 -
如何认定既遂侵占罪
侵占犯罪成功的量刑标准为:侵占他人财产,或者非法占有他人遗忘物或者埋藏物,数额较大,拒绝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
2021-12-31 15,340 -
怎样认定非法侵占罪
1、被告人明知财物属于他人,仍将财物据为己有; 2、他人财物指他人遗忘的财物、他人埋藏的财物或者他人委托被告人保管的财物; 3、被告人侵占的财物价值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 4、被告人拒不将财物归还他人。
2022-06-11 15,340 -
侵占罪既遂判刑规定是怎样的
侵占罪既遂判刑规定是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
2021-06-19 15,340
-
01:32
怎样认定非法行医罪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且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包含中国人、外国人、无国籍者,单位不构成此罪。非法行医罪侵犯了国家的医疗管理制度和公众的生命安全,非法行医不仅会扰乱已经建立的医疗卫生管
1,398 2022.04.17 -
00:56
非法侵占罪判几年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没有非法侵占罪,只有侵占罪。我国刑法对侵占罪规定了两个法定量刑幅度,第一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第二是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侵占罪是亲告罪,被害人向法院提起告诉才处理。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
1,371 2022.04.15 -
00:58
该怎样认定非法行医罪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就构成了非法行医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非法行医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第一,在客体上,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以及公众的生命健康安
1,36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