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订劳动合同工伤赔偿如何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没有劳动合同申请工伤保险的,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有不同的做法。但分为两种: 1、提供工资条、证人证言等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直接申请工伤认定; 2、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后,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签劳动合同的工伤赔偿标准跟签了劳动合同的标准是一样的。先申请工伤认定以及劳动能力鉴定,赔偿金额等劳动能力鉴定完最终确定。根据不同的等级赔偿费用也会不一样。由用人单位进行赔偿。有保险由保险赔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没有缴纳社保,受工伤的,所有工伤赔偿金都应由单位承担。在申请工伤认定时首先要提供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合法的劳动关系,然后在申请工伤认定。
-
没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没签劳动合同可以得到双倍工资的赔偿,双倍工资虽然字面意思为工资,实质上是比照工资标准计算的赔偿,其性质是赔偿金。 理应受到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与劳动者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不可推卸的法定义务,在劳动者故意拖延或者拒绝与用人单位签订劳
2020.08.19 179 -
没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根据我们国家的具体法律规定,用工单位没有跟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是满一个月没有满一年的,劳动者是可以要求用工单位支付每个月两倍的工资,如果是工资满了一年以上的,则视公司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合同。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终止
2022.04.12 813 -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要求工伤赔偿
1.员工和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现在自己上班受伤了,是不是不能认定工伤。 2.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工伤职工可以提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那么劳动者个人可以向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 3.这是根据《工伤保险条
2020.09.23 210
-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工伤如何赔偿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能够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也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单位在一个月内没有申请工伤认定的,受伤职工应当在1年内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后应当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伤残鉴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具
2022-04-06 15,340 -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工伤
没有签署劳动合同受工伤的,可以通过以下证据证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考勤记录;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用记录;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
2022-06-10 15,340 -
没签订劳动合同工伤一般如何赔偿
单位未在出事30天内申请的,员工及家属应在出事后一年内先行工伤认定,再伤残鉴定,然后索赔。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住住宿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如解除劳动关系的
2022-02-18 15,340 -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伤如何赔偿
没签订劳动合同,只需要证明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工伤后和正式员工同样进行赔偿。工伤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治疗结束后再申请伤残鉴定,然后根据认定的伤残程度确定工伤赔偿的具体数额。
2022-06-26 15,340
-
00:54
工伤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工伤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需要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或者起诉的方法解决。 单位没有缴纳工伤保险,所有工伤赔偿金都应由单位承担。首先要求单位向当地劳动保障部们申请工伤认定。住院治疗所需医疗费用、陪人费、生活费等都由单位支付,停工期间的工资福利
1,436 2022.05.11 -
01:01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过用人单位书面通知之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而不需要向
3,454 2022.04.17 -
00:53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如何赔偿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的,用人单位会从用工那天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公司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公司辞退员工后不赔偿的,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劳动争议,当
2,33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