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申请抗诉时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事案件申请抗诉时效如下:1、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3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但是新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当事人申请抗诉的期限;2、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是判决、裁定生效后两年,超过两年将不能提起再审。可是民诉法却没有对检察机关的抗诉限定一个时间,也就 是说检察机关对生效的民事判决和裁定何时提起抗诉都可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事案件申请抗诉时效如下:1、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3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但是新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当事人申请抗诉的期限;2、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是判决、裁定生效后两年,超过两年将不能提起再审。可是民诉法却没有对检察机关的抗诉限定一个时间,也就 是说检察机关对生效的民事判决和裁定何时提起抗诉都可以。
民事案件申请抗诉时效如下: 1、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3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但是新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当事人申请抗诉的期限; 2、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是判决、裁定生效后两年,超过两年将不能提起再审。可是民诉法却没有对检察机关的抗诉限定一个时间,也就是说检察机关对生效的民事判决和裁定何时提起抗诉都可以。
-
民事案件抗诉两年时效
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抗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再审的裁定;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交下一级人
2020.03.29 1,464 -
申请抗诉时效期限
申诉人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二年之内无正当理由,未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案件,应不予受理。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可以通过抗诉方式进行监督。但法律并没有规定当事人向人民
2020.05.31 227
-
民事案件如何申请抗诉
1、申诉人可以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是认为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案外人。 2、申诉人应当提交的材料: (1)申诉状。应当写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以及申诉的事实与
2022-03-20 15,340 -
民事案件申请检察院抗诉的程序
当事人决定申诉后,应向检察院提交申诉资料,检察院在收到申诉书后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送达是否受理通知书。如果作出受理决定,检察院应在受理日起7天内作出以下处理:1、不服同级或下级人民法院生效民事判决。裁
2021-10-02 15,340 -
民事案件申请民事时效诉讼的法院流程
民事诉讼法院的时间流程,民事案件,当事人准备起诉材料,首先到人民法院立案庭办理立案手续。人民法院收到案件材料后,应当在7日内进行审查。服务条件立案受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受理后的案件分配给相应的停
2021-12-01 15,340 -
刑事申诉和民事案件申诉时效规定是什么,民事案件申诉时效有何规定
刑事申诉的时效规定如下:申诉最迟应在被告人刑罚执行完毕后二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刑事案件申诉人超过两年提出申诉,人民法院应当受理。1、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2、原审被告人在刑
2022-01-26 15,340
-
00:54
刑事案件申诉流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提出申诉需要提交三项材料:第一,写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以及申诉的事实与理由的申诉书;
2,842 2022.04.15 -
01:31
破产清算案不予受理能申请抗诉吗
破产清算案件不予受理的情况下,申请人应当向上级人民法院上诉,上级人民法院仍决定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申请再审,再审申请被驳回,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可见,破产清算案件不予受理后,不能直接申请抗诉,应当按照诉讼程序进行上诉、申请再审。
761 2022.04.17 -
00:52
刑事案件能申诉几次
刑事案件申诉有次数限制。申诉人就同一刑事案件向同一人民法院一般只能申诉一次;对经两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复查均驳回的刑事案件,当事人再次提出申诉的,如果没有新的充分理由,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3,89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