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期间犯新罪被收监缓刑期间又犯寻衅滋事怎么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缓刑期间犯新罪被收监,前罪和后罪并罚,判的时间算法是前罪期限加后罪期限,寻衅滋事一般都一两年左右。 第七十七条【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缓刑期间构成寻衅滋事罪的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缓刑期间再犯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行做出判罚,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对罪犯实行数罪并罚,数罪并罚的刑期,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由法官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在缓刑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一般情况下缓刑人员要遵守相关规定,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等,不能在缓刑期间再次违反犯罪,如果不遵守规定故意违反法律就会撤销缓刑,避免犯罪分子再给社会他人造成严重的利益损失。
-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怎么处理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处理如下: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
2022.12.03 5,829 -
-
缓刑期间寻衅滋事如何处理
缓刑期间寻衅滋事的处理是撤销之前缓刑的判决,然后将寻衅滋事与之前的罪名并罚,做出新的判决。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调查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
2022.04.14 452
-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的怎么处理?缓刑期间又犯罪?缓刑期间又犯新罪?
依据刑法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
2022-02-28 15,340 -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收监吗
收监执行刑罚根据刑法第七十六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
2022-03-19 15,340 -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的会怎么处理,缓刑期间又犯新罪的处
我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
2022-03-29 15,340 -
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又犯罪的,如何处理,缓刑期间犯新罪会被收监吗
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又犯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然后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 《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
2022-02-15 15,340
-
01:02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还能判缓刑吗缓刑期间是不能够再次犯罪的,但有些犯罪分子可能因为人为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在缓刑期间又犯罪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内,如果再次犯罪,属于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规定,情节严重的,缓刑期会直接被撤销,执行原判刑罪。其实
2,925 2022.04.17 -
01:02
寻衅滋事罪能缓刑吗如果犯罪分子因触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对其适用缓刑:1、寻衅滋事的情节较轻,且实施犯罪后有悔罪表现;2、没有进行再次犯罪的危险;3、若对其适用缓刑,不会对其所居住的社区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
1,185 2022.04.15 -
01:02
寻衅滋事罪能判缓刑吗寻衅滋事是一种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在公开场所肆意挑衅他人、起哄闹事,恐吓、辱骂甚至随意殴打他人,破坏、霸占他人财物等行为。犯罪分子犯寻衅滋事罪的,如果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可以判缓刑:1、犯罪分子不会有再次犯罪的危险;2、犯罪分子
1,53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