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法律依据规定于《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中,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条为规范驰名商标认定工作,保护驰名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驰名商标是在中国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 相关公众包括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前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 第三条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根据当事人请求和审查、处理案件的需要,负责在商标注册审查、商标争议处理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商标违法案件过程中认定和保护驰名商标。 第四条驰名商标认定遵循个案认定、被动保护的原则。 第五条当事人依照商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并依照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的,可以向商标局提出驰名商标保护的书面请求并提交其商标构成驰名商标的证据材料。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依据是: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驰名商标是在中国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
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制是: 1、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2、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3、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
认定驰名商标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驰名商标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作为处理涉及商标案件需要认定的事实进行认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二)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三)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
2020.06.17 143 -
认定驰名商标有哪些法律依据
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驰名商标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作为处理涉及商标案件需要认定的事实进行认定。我国商标法规定: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
2020.09.24 160 -
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依据有那些
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依据有: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的,可以依照请求驰名商标保护。申请注册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造成混淆的,不予注册,禁止使用。申请注册不同或者不同商品的商标是复制、复制、翻
2022.04.14 123
-
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商标法》第十三条,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 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
2022-11-04 15,340 -
认定驰名商标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认定驰名商标的法律依据如下: 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驰名商标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作为处理涉及商标案件需要认定的事实进行认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
2022-12-09 15,340 -
认定驰名商标法律依据是什么
认定驰名商标的法律依据如下: 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驰名商标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作为处理涉及商标案件需要认定的事实进行认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
2023-01-01 15,340 -
认定驰名商标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认定驰名商标的法律依据如下: 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驰名商标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作为处理涉及商标案件需要认定的事实进行认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
2022-11-26 15,340
-
01:00
电子合同的法律依据是
电子合同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电子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以电子的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电子合同的标的可以为交付商品,也可以为提供服务。电子合同当事人对交付商品或者提供
1,790 2022.04.17 -
01:11
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有什么
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包括以下几点: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
5,288 2022.11.23 -
01:35
交通事故人身伤残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当事人可以根据以下的法律法规进行伤残鉴定: 1、可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相关规定,由专门的鉴定机构针对受害人的受伤情况鉴定具体的伤残等级,以便确定赔偿金额。 2、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受害人要对自己的受伤
72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