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过失损毁文物罪刑期?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本罪是指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行为。损毁,是指损坏、毁坏、破坏文物以及其他使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史料、经济价值或纪念意义、教育意义丧失或者减少的行为。损毁的对象必须是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文物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址或者遗物。根据立法解释,“刑法关于文物的规定,适用于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所损毁的是文物或者可能是文物,但不要求行为人对文物的种类、级别等具有明确认识。犯本罪的,根据刑法第324条第1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过失损毁文物罪,是指,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违反文物保护法规、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第三款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构成过失损毁文物罪的量刑是,一般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行为人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可构成该罪。
-
过失损毁文物罪认定标准
我国刑法规定,认定标准:第一、客体要件是:国家有关珍贵文物的管理秩序;第二、客观要件是: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损毁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出现严重后果的行为;第三、主体要件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能够承担刑
2022.04.13 576 -
如何认定破坏损毁文物罪
确定构成过失损毁文物罪,应具备以下要件: 1、客体要件是侵害了国家有关珍贵文物的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是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3、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 4、
2020.09.06 217 -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罪如何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九条【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0.01.16 105
-
如何认定过失损毁文物罪
确定构成过失损毁文物罪,应具备以下要件: 1、客体要件是侵害了国家有关珍贵文物的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是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
2022-06-05 15,340 -
过失损毁文物罪如何认定
确定构成过失损毁文物罪,应具备以下要件: 1、客体要件是侵害了国家有关珍贵文物的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是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
2022-06-08 15,340 -
如何认定为过失损毁文物罪
确定构成过失损毁文物罪,应具备以下要件: 1、客体要件是侵害了国家有关珍贵文物的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是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
2022-05-13 15,340 -
过失损毁文物罪如何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2022-05-11 15,340
-
01:10
过失损毁文物罪的量刑标准
过失损毁文物罪所侵害的法益是国家的关于珍贵文物的管理秩序,行为人如果触犯了过失损毁文物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对行为人进行拘役。由本罪的罪名可以知道,本罪在其主观的方面必须出于过失,也就是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有可能
1,090 2022.04.17 -
01:00
故意损毁文物罪如何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故意损毁文物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损毁受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是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行为。 其中,文物包括:1、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古墓、古建筑、壁
1,753 2022.04.17 -
01:20
故意损毁文物罪怎样判刑
如果犯罪嫌疑人明知道是国家或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而故意予以破坏的,就构成了故意损毁文物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故意损毁文物罪主要有下面几个量刑幅度: 第一,如果被损坏的文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犯罪嫌疑人依法判处
98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