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损害商业信誉罪的标准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捏造和传播虚假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声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起诉讼:(1)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万元。(2)虽然不符合上述金额标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1。利用互联网或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的商业声誉和商品声誉;2。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破产。(3)其他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情况的形式。本规定中的虽然不符合上述金额标准,是指接近上述金额标准并达到该金额的80%以上。本规定中的起诉标准,除法律、司法解释、本规定另有规定外,适用于相应的单位犯罪。本规定中的以上,包括本数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1)使用不良手段损害他人的商业声誉的,依照本规定的法律、司法解释和其他规定处罚款。本规定中的以上,包括本规定的本规定。本规定中的以下,属于本规定。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七十四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2.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三)其他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损害商业信誉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员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立案追诉: (一)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
2020.09.23 113 -
损害商业信誉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损害商业信誉罪立案标准是: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其他给他人造成重大
2020.03.23 128 -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立案标准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2020.02.18 139
-
损害商业信誉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损害商业信誉罪立案标准是什么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给他人的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商业信誉,是指社会公众对某一经营者的
2022-08-08 15,340 -
损害商业信誉罪的构成标准是什么
损害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和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商业信誉是指公众对某一经营者的经济能力和信用状况的社会评价,即经营者在经济生活中
2021-11-27 15,340 -
损害商业信誉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2010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颁布的《立案追诉标准(二)》第七十四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
2021-06-29 15,340 -
损害商业信誉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捏造和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用、商品信用、怀疑以下情况之一的,应立案诉讼:(1)对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2)虽然没有达到上述金额标准,但有以下情况之一:1、利用互联网或
2021-10-10 15,340
-
01:15
损害商业信誉罪与诽谤罪的区别损害商业信誉罪与诽谤罪的区别如下: 1、从所保护的客体看,诽谤罪所保护的客体即公民的名誉权,损害商业信誉罪所保护的客体包括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从犯罪主体看,诽谤罪的犯罪主体是自然人;损害商业信誉罪的犯罪主体包括自
709 2022.10.08 -
01:26
商业犯罪的定罪标准是什么商业欺诈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欺骗性很强。商业欺诈的主体一般都是经过注册的公司法人,经营形式上合法的业务,甚至还办理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司法公证等。由于欺诈者披着合法的外衣,因此欺骗性较强,致使很多人受骗。商业欺诈往往在骗局即将败露或达到预
1,215 2022.04.17 -
01:03
商业贿赂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以扫除对手为前提,向交易相对人及其职员或其代理人提供或允诺某种利益,从而实现交易的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在经济往来中
90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