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补偿申请裁决是怎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征地补偿申请裁决是:向市、县人民政府递交协调申请,协调申请要有明确的要求、争议的事实依据和证据;协调不成或自申请协调之日起60日内不予协调的,应当向批准征收该土地的政府递交裁决申请;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但国务院裁决除外。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补偿决定应当公平,包括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有关补偿协议的事项。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征地补偿申请 一、申请裁决的范围所谓申请裁决是专指对征地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纠纷。其中包括征收土地的三项补偿,可以划分为产值标准、倍数标准、附着物标准。对其中一项有争议的则构成补偿标准争议纠纷。 二、申请裁决程序第一步:向市、县人民政府递交协调申请:协调申请要有明确的要求,标准争议的事实依据和证据,科学的计算依据和统计标准。第二步:向批准征收该土地的政府递交裁决申请:协调不成或自申请协调之日起60日内不予协调的,向批准征收该土地的政府(国务院或省级政府)申请裁决。第三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当事人对裁决机关作出的裁决不服,还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但国务院裁决除外。 三、申请人的主体资格申请人应是征地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即被征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具体的说包括:村委会、村民小组、土地承包人、土地租赁人。 四、协调和裁决的主管机关征地补偿标准争议裁决是批准征地的人民政府的职责,涉及政府办公厅、法制机构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三个单位,具体协调、裁决的办事机构有的省是国土资源部门也有的省是政府法制机构。
征地补偿申请裁决是:向市、县人民政府递交协调申请,协调申请要有明确的要求、争议的事实依据和证据;协调不成或自申请协调之日起60日内不予协调的,应当向批准征收该土地的政府递交裁决申请;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但国务院裁决除外。
-
征地补偿能否申请仲裁
符合法律规定的话,征地补偿协议可以申请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仲裁协议;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2020.04.02 204 -
不服征地补偿标准申请裁决可以吗
1、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行政裁决程序专门予以了规定,依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5条规定,当事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上一级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可以向征地批准机关申请裁决。 2、根
2020.01.06 129 -
-
征地补偿申请裁决程序
申请裁决程序 第一步:向市、县人民政府递交协调申请:申请中应该说明认为补偿太低的事实依据。 第二步:向批准征收该土地的政府递交裁决申请; 第三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应该
2022-05-28 15,340 -
征地补偿申请是怎样申请
1、申请裁决的范围所谓申请裁决是专指对征地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纠纷。其中包括征收土地的三项补偿,可以划分为产值标准、倍数标准、附着物标准。对其中一项有争议的则构成补偿标准争议纠纷。 2、申请裁决程序第一步
2022-05-24 15,340 -
征地补偿申请是怎样的?
1、申请裁决的范围所谓申请裁决是专指对征地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纠纷。其中包括征收土地的三项补偿,可以划分为产值标准、倍数标准、附着物标准。对其中一项有争议的则构成补偿标准争议纠纷。2、申请裁决程序第一步:
2021-04-12 15,340 -
征地补偿安置的裁决申请书怎么写?
(一)申请裁决的范围 申请裁决可以对年产值补偿标准、倍数补偿标准、附着物补偿标准三项申请裁决,只要对其中一项有争议的则构成补偿标准争议纠纷。 (二)申请裁决程序 第一步:向市、县人民政府递交协调申请:
2021-02-28 15,340
-
01:05
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是怎么样的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是: 1、提交申请书。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 2、仲裁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
776 2022.06.15 -
01:00
怎样申请劳动仲裁流程申请劳动仲裁流程,一般有以下的两个步骤,具体如下: 1、当事人要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一年内,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提出申请; 2、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
4,00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