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处理罚款,不扣工资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工资支付暂时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可见公司是有权扣除工资的,但公司扣除劳动者工资的条件和方式有相应的规定(1)在实现条件上,a、损害是因劳动者本人原因,即劳动者本人应该有过失;b、劳动合同对此种情况应当有约定,如果劳动合同中对此没有约定,则用人单位无权要求追偿。用人单位如果想实现追偿权,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可。(2)在实现方法上,a、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是未来的工资,而不是过去的工资。b、扣除的比例不得超过20%,且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因此,用人单位特定条件下是可以扣除工资的,但扣工资有严格的标准和相应的限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乱扣工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投诉: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劳动管理监察大队;2.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仲裁费用200-300元,如果你胜了全部由公司负担;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4.根据国家规定在仲裁或诉讼的时候,可以要求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
公司无故扣工资怎么处理
公司不得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如果劳动者遭遇公司恶意拖欠工资的状况,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自行沟通协商,让公司支付工资; 2、劳动者向劳动行政部门反映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3、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情况
2021.04.26 644 -
公司克扣工资该怎么处理?
公司没有正当理由克扣工资的,职工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1、与公司协商。公司扣工资的,应当说明扣工资的理由,所依据的相关规章制度, 且相关规章制度是已经过事前公开公示,否则,公司属于无正当理由克扣工资, 属于无理的违法行为,职工可
2020.04.22 132 -
公司扣工资怎么办?
公司克扣员工工资,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也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
2020.11.24 176
-
公司罚款和扣工资
1,公司处罚应有合法依据,否则就是乱扣钱。 2,若公司有拖欠工资或克扣工资或单方面调你的工作岗位或降低你的工资等违法原因,您可以以此被迫提出离职或确实是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解除,是有补偿的,每工作一年补
2022-01-29 15,340 -
公司公司扣工资怎么处理
如果公司扣留员工工资,员工可以收集以下能证明劳动关系方面的证据去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1)工资卡、工资存折、单位盖章确认的工资条或记录、单位盖章的职工花名册; 2)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
2022-04-13 15,340 -
公司扣工资怎么处理
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也可向劳动仲裁申请仲裁。用人单位以用人单位扣除工资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标准是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2021-11-26 15,340 -
公司扣工资怎么处理?
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严格来说,一般的用人单位是不具有罚款权的,罚款是《行政处罚法》赋予国家执法机关的权力,比如,公安局罚款等。”但在实践中,员工被单位罚款的情况十分常见,比如
2022-08-19 15,340
-
00:53
违停不扣分不罚款怎么处理违停不扣分不罚款的,可能只是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一般只会被处理警告。存在着以下的四种情况之一,具体如下: 1、在限速低于每小时60公里的公路上,超过规定车速50%以下的; 2、驾驶中型以上客货车、校车、危化品运输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
5,526 2022.04.17 -
01:08
公司拖欠工资怎么处理公司拖欠工资,处理方式如下: 1、去劳动监察投诉,通常是向单位所在区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公司拖欠工资属违法行为; 2、申请劳动仲裁,公司不按时支付员工工资的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有权要求公司支付员工拖欠
685 2022.06.15 -
01:08
工地受了工伤公司不处理怎么办劳动者受工伤后用人单位不赔偿或者少赔偿,劳动者需要在一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一般会在60日内得到工伤认定结果。得到工伤认定结果之后,劳动者可以选择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商定赔偿范围,争取合法权益;若协商不了,可以选择当地仲裁机构
693 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