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没有对方身份证和户口本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身份证结婚证户籍本身份证到对方住所地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编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起诉和受理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有身份证和户口本的,不可以起诉离婚。起诉离婚需要准备离婚起诉状、当事人的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有孩子的,还应当提供孩子出生证明和户口簿; 最后是双方订立的离婚协议书、财产清单等。
-
女方起诉离婚,没有男方身份证户口本怎么办
起诉离婚跟对方是户口本和身份证没有关系。离婚案件起诉时,起诉者应向人民法院提交诉状和副本。 诉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工作单位及现住址; ②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③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
2020.09.28 181 -
起诉离婚男方要身份证和户口本可以吗
起诉离婚不需要对方的身份证,只需要有结婚证或者结婚证明就可以了,因为上面有对方的身份证号码,但是一方起诉离婚需要知道对方的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方便法官送达法律文书。
2021.02.10 245 -
没有对方的户口本和离婚证可以起诉离婚吗
“可以的,起诉离婚不需要对方的户口簿,无法出具结婚证的可到婚姻登记机关开具证明材料起诉离婚。起诉离婚需要提交起诉状一式两份、原告本人身份证、结婚证等证件材料,到被告住所地起诉立案,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到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
2021.04.12 140
-
起诉离婚没有对方身份证和户口本和身份证怎么办
可到公安机关办理临时身份证,到婚姻登记机关开具婚姻关系证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
2022-02-14 15,340 -
没有对方身份证户口本怎么起诉离婚
协商不成,到法院起诉离婚,需要结婚证身份证户籍本诉讼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编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起诉和受理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
2022-03-19 15,340 -
起诉对方, 没有对方的户口本和身份证可以起诉吗
当事人在起诉的时候,不需要提供对方的户口本和身份证,但是需要在起诉状中写明对方的相关情况。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
2022-03-11 15,340 -
女方起诉离婚没有户口本和身份证和结婚证只有男方身份证可以起诉吗
起诉离婚不需要出具户口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
2022-02-14 15,340
-
01:03
没有户口本能补办身份证吗没有户口本能补办身份证。 没有户口本可以携带医保卡、驾驶证等证明身份的证件,也可以补办身份证。 异地身份证补办具体手续: 1、代办人需持申领人书面委托书,委托书内容应涵盖办证原因,申办证件种类,与代办人的关系,代办人的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申
14,136 2022.05.11 -
00:54
没有身份证怎么起诉离婚实际上,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状中并不需要列明被告的身份证件具体号码。 换句话说,如果原告不知道被告的身份证号码,或者被告根本没有身份证号码的,原告也可以提起离婚诉讼。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没有对方身份证也能起诉,但是民事诉讼法还是要求
649 2022.04.17 -
01:07
在异地没有户口本能补办身份证吗没有户口本在外地可以补办身份证,但还需提交其他证明材料如居住证等。具体流程如下:公民本人到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点申请补办居民身份证的,需填写《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登记表》。申请补领的,还需要交验居民户口簿或居住证,由公安机关核实。符合规定的,公
8,14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