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的受案范围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解决的是什么行为可以起诉的问题,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现列举如下: 1、对行政拘留、行政处罚; 2、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为; 3、行政许可和不予许可,或收到行政许可申请拒不答复; 4、自然资源权属的确认行为; 5、征收、征用及补偿决定; 6、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申请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职责; 7、行政侵权行为; 8、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9、违法增加义务; 10、未依法履行行政给付义务;1 1、行政协议;1 2、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受到侵犯;1 3、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行政诉讼中的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这一范围同时决定着司法机关对行政主体行为的监督范围,决定着受到行政主体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诉讼的范围,也决定着行政终局裁决权的范围。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如下: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职权或怠于行使职权的;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行政合同的;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什么样的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
2020.08.26 97 -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什么样的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 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3、申请行政许可,行
2022.04.14 182 -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什么呢?
行政诉讼受理的具体受案范围是: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3.申请行政许可
2020.06.24 119
-
行政诉讼中受案范围是什么?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解决的是什么行为可以起诉的问题,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现列举如下: 1、对行政拘留、行政处罚; 2、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为; 3、行政许可和不予许可,或收到行政许可申
2022-06-05 15,340 -
新行政诉讼法中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什么
根据2015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2021-07-05 15,340 -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什么?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编辑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
2022-04-06 15,340 -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该法第11条进而列举
2022-04-21 15,340
-
01:04
检察院公益诉讼的范围是什么公益诉讼一般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的不同划分的。诉讼法理论认为,利益受到了损害,受害者就有权向法院起诉,请求司法救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
2,937 2022.04.17 -
00:55
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以下的七个方面,具体如下: 1、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2、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 3、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4
1,990 2022.04.17 -
00:58
行政诉讼强制的主体是什么行政诉讼的主体一般是指,就实体争议依法参加到诉讼中来,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人。这里的人指的是,法律拟制人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就本质来说,诉讼主体通常是指,实体法上存有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或第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
1,57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