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丧葬费多久到账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领取丧葬费期限为1年。向社保局提供死亡证明等必要文件,社保审核后按照限定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符合要求者由社保组织依据当地限定核算具体抚恤金、丧葬费金额。社保组织审批完成后,将相关金额转付当事人原单位,由原单位收到社保支付金额后通知继承人领取即可。丧葬补助金是职工死亡后安葬和处理后事的补助费用。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的标准,遗属的范围一般包括死者的配偶、子女、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的父母,以及依靠死者生活的其他亲属。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因工死亡的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领取丧葬费期限为1年。向社保局提供死亡证明等必要文件,社保审核后按照限定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符合要求者由社保组织依据当地限定核算具体抚恤金、丧葬费金额。社保组织审批完成后,将相关金额转付当事人原单位,由原单位收到社保支付金额后通知继承人领取即可。丧葬补助金是职工死亡后安葬和处理后事的补助费用。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的标准,遗属的范围一般包括死者的配偶、子女、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的父母,以及依靠死者生活的其他亲属。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因工死亡的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
退休人员丧葬费
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丧葬费标准: (一)丧葬补助费和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费,分别按本市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一次性发给。 (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每人每月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以及物价补贴之和发给。 (三)供养直系亲属孤身一人的,其
2020.07.28 687 -
退休人员的丧葬费
丧葬补助费和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费,分别按本市上一年度3个月和10个月社会平均工资一次性发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每人每月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以及物价补贴之和发给。
2020.06.07 320 -
离退休人员丧葬费
丧葬费是受害人死亡后,赔偿义务人需要赔偿给死亡人亲属用以料理安葬死亡人后事的费用。丧葬费的赔偿标准为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为基数计算6个月,其总和便是丧葬费总额。
2021.04.24 179
-
退休人员的丧葬费一般多久能到账
各地退休人员丧葬费、抚恤金标准不一样,但一般来说丧葬费是定额给付,抚恤金依据当事人去世当月养老金标准结合当地规定的抚恤金计发月数综合计算。具体标准可以向当地社保机构直接咨询,也可以上班时间拨打1202
2022-07-15 15,340 -
退休人员丧葬费是多少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标准
关于退休去世丧葬费的问题,按《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退休职工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由基本养老基金支付丧葬补助费和抚恤金。但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企业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政策。退休费用已经省级
2022-04-19 15,340 -
退休人员丧葬费
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丧葬费标准: (一)丧葬补助费和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费,分别按本市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一次性发给。 (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每人每月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以及物价补贴之和
2021-12-27 15,340 -
退休人员丧葬费
一次赔偿金是死者生前的工资15个月,葬礼费用2000元,以上待遇由死者家属或孩子领取(必须由所在地村委会发行证明书确定具体待遇人员)。收件人持有以下资料到区社会保险局处理:一是死亡注销证明书(死者生前
2021-10-23 15,340
-
01:02
退休人员丧葬费怎么办理流程
退休人员丧葬费的办理流流程如下:1、企业退休职工在家死亡的亲属带上户口本,死者身份证,医保两证一卡,火化大厅开据的三张收据到死者单位调档;2、可以拿着死者的火化证、盖有印单的收据、个人档案、身份证等证件和材料,到社会保险公司专门的办理丧葬的
8,186 2022.05.11 -
01:22
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和抚恤金大概是多少钱
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和抚恤金大概是多少钱,应当根据退休人员领取的地点进行确定。 法律明确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至于遗属可以领取多少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应当由各省的人民政府按照当
9,357 2022.06.22 -
01:11
新丧葬费标准
新丧葬费标准如下:丧葬费是上年度本省城镇居民月可支配收入的2倍,因此,从2021年9月1日开始,丧葬费就等于2倍的当地月可支配收入。从以往各地区标准不统一,有的包干,有的挂钩,最终实现了与当地月支配收入相挂钩的统一模式,更加清晰、明了,也更
4,41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