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他人的名义买房法律上有效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目前,法律并没对借用他人名义买房是否有效作出明确的规定。借用他人名义买房的合同一般是有效的。但是由于我国实行不动产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只能登记被借名当事人。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的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民法典》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民法典》第二百一十五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他人名义买房律师见证有法律效力。但前提是这种行为是双方自愿的,且购房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见证行为发生时,见证律师会监督法律文件的制作、复制,证明它们的真实性、合法性。
借用他人名义进行房屋购买的话,那么其效力也是有效的,但是房屋产权登记册上的房屋所有权人就是签名者而非实际付款者了,即签订买卖合同的买受人与房产管理部门最终登记的所有权人保持一致,而在确立不动产的所有权归属时,我国采用不动产登记主义,即根据房产证和房屋管理部门登记的所有权主体确立房产的归属。
-
借他人名义买房合法吗
借用他人名义购房原则上是合法的。借用他人名义买房是指房屋的实际出制资人借用他人名义购房,并以他人名义登记房屋所有权的行为。一般来说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不违反公共道德,这种行为就是被允许的。
2021.01.29 347 -
何为借名买房借他人名义买房有哪些法律风险
借名买房,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以他人名义购买房屋,并将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借名人实际享有房屋权益。 借名买房是借名人与登记人之间的一种合同。实践中根据所买房屋的性质,会存在不同风险。 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有: 1.借名购房合同被确认无效; 2.
2021.02.26 152 -
用他人名义买房律师见证有法律效力么
用他人名义买房律师见证有法律效力。但前提是这种行为是双方自愿的,且购房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见证行为发生时,见证律师会监督法律文件的制作、复制,证明它们的真实性、合法性。
2020.06.03 120
-
借用他人名义买房有效吗
目前,法律并没对借用他人名义买房是否有效作出明确的规定。借用他人名义买房的合同一般是有效的。但是由于我国实行不动产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只能登记被借名当事人。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二
2022-05-11 15,340 -
借用他人名义买房,有什么法律后果,借用他人名义买房的风险有哪些
房地产作为不动产,以物权登记为准。在借名买房的情况下,房地产交易中心登记的对外公示的房产所有权人是实际出资人的父母或子女,即“名义产权人”,而实际出资人则是“实际产权人”,而这是存在法律风险的。那么,
2022-03-06 15,340 -
借他人名义买房有用吗?
目前,法律并没对借用他人名义买房是否有效作出明确的规定。借用他人名义买房的合同一般是有效的。但是由于我国实行不动产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只能登记被借名当事人。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二
2022-06-02 15,340 -
借他人名义买房合同有效吗?
目前,法律并没对借用他人名义买房是否有效作出明确的规定。借用他人名义买房的合同一般是有效的。但是由于我国实行不动产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只能登记被借名当事人。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二
2022-06-07 15,340
-
01:31
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有效吗
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如果他人拒绝追认的,这时候合同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法律效力,但是被欺骗的合同当事人,可以要求冒用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且,如果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通过签订合同骗取他人财物的,这时候行为人还需要承担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4,318 2022.04.15 -
00:56
买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购房合同有效的前提是开发商取得预售许可证。如果开发商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就与买受人签订预售合同,那么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但是如果开发商在起诉前取得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那么购房合同可以认定为有效。其次签订购房合同的主体也会影响到合同的效力,
528 2022.05.18 -
01:15
借钱人死了借条有法律效应吗
借钱人如果死亡其实是不会影响借条的法律效应的。 因为借条是否有效主要决定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是否是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即是否存在银行转账、或现金、或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支付等的付款凭证,此外该债权债务关系是否合法,是否有违法法律强制性的规
1,12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