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如何计税时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房产税缴纳的时间: (一)原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的自生产经营之月起缴纳; (二)自行新建房屋用于生产经营的自建成之日次月起缴纳; (三)委托施工企业建设房屋的自办理验收手续之日次月起缴纳。 法律依据: 《房产税暂行条例》第二条 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的单位缴纳。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缴纳。产权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或者产权未确定及租典纠纷未解决的,由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缴纳。前款列举的产权所有人、经营管理单位、承典人、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统称为纳税义务人。 第三条 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具体减除幅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没有房产原值作为依据的,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房产税纳税时间的确定如下:原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的自生产经营之月起缴纳,自行新建房屋用于生产经营的自建成之日次月起缴纳,委托施工企业建设房屋的自办理验收手续之日次月起缴纳。
目前我国还没有遗产税,房屋继承只缴纳房产税。房产税税率采用比例税率。按照房产余值计征的,年税率为1.2%;按房产租金收入计征的,年税率为12%。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计算公式为:(1)以房产原值为计税依据的应纳税额=房产原值*(1-10%或30%)*税率(1.2%)(2)以房产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的应纳税额=房产租金收入*税率(12%)
-
房产税如何计算
房产税不是按照面积征收的,房产税征收方式分为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1、从价计征—以房产余值为计税依据:房产余值=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0%—30%)应纳房产税=房产余值*税率(1.2%)。 2、从租计征—以房租出租取得的租金收入为计税依
2020.04.18 592 -
房产税如何计算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按市场价格向个人出租用于居住的住房和个人出租住房的租金收入计征,其公式为:应纳税额等于房产租金收入乘4%。 具体方式如下: 1、从价计征 从价计征是按房产的原值一次减除10%到30%后的余值为计税依据(具体扣
2023.02.06 2,408 -
房产税如何征收时间
房产税征收时间如下:原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的自生产经营之月起缴纳,自行新建房屋用于生产经营的自建成之日次月起缴纳,委托施工企业建设房屋的自办理验收手续之日次月起缴纳。
2020.04.27 137
-
房产税缴纳的时间如何计算?
1、纳税人将原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从生产经营之月起,缴纳房产税; 2、纳税人自行新建房屋用于生产经营,从建成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3、纳税人委托施工企业建设的房屋,从办理验收手续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2022-11-11 15,340 -
房产税如何计算,如何计算房产税如何计算
我们都知道买卖房屋要交房产交易税,但是要交多少还有都交哪些,估计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地。有的买卖过房屋的也不一定都清楚可能代办或者中介都给办完只让交钱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房产交易税都有哪些房产税如何计算
2022-03-10 15,340 -
房产税纳税时间如何确定
1.纳税人将原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从生产经营之月起,缴纳房产税 2.纳税人自行新建房屋用于生产经营,从建成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3.纳税人委托施工企业建设的房屋,从办理验收手续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2022-07-16 15,340 -
公民的房产税的计税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具体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如下: 1、将原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从生产经营之月起 2、自行新建房屋用于
2022-08-05 15,340
-
01:39
逮捕时间如何计算
逮捕时间的计算如下: 1、逮捕时间从期间开始的次日计算,开始之日不算在期间以内,也就是逮捕之日不计入逮捕期限内; 2、期间的届满以法定期间日数的最后一日为止; 3、逮捕后侦查羁押的期限为两个月,如果案件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
2,248 2023.02.18 -
00:55
偷税漏税拘留多长时间判刑
偷税漏税拘留多久判刑,要看案件的复杂程度。一般来说,公安机关侦查期限为两个月,案件复杂的可以延长一个月;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期限为一个月,有两次退回补充侦查的机会,每次退回补充侦查的期限为一个月。人民法院的审限一般是两个月,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1,698 2022.04.17 -
01:10
企业偷税漏税如何判罪
企业偷税漏税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国家对企业的这种行为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来处罚偷税漏税的企业。国家也明确给出了相关法律处罚条件以及管理办法,如果纳税人采取了欺骗的手段来谎报纳税税额或者是规避税额的申报等不正当手段,导致逃避纳税款数额占应
1,72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