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借条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借条无效需要满足法定的情形。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基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借条,有效,但如果存在法定的无效情形,则借条无效,例如: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 2、签订虚假的借条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借条无效的除外; 4、违背公序良俗的; 5、借条双方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哪些借条无效
1.用于非法用途的借条无效,即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2.趁人之危或逼迫签下的借条无效:3.没有实际支付的借条无效: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借条无效。
2021.03.17 164 -
借条无效情况有哪些
借条无效的情形: 一、明知借款的用途违法。 二、趁人之危签下的高利贷。 三、逼迫写下的借条。 四、其他违背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所签的借条。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021.01.14 388 -
借条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下列情况借条无效: (1)明知对方借款用于非法活动的: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但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属于无效行为; (2)违背真实意愿的借条: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
2021.03.07 162
-
借条无效情况有哪些
借条无效需要满足法定的情形。《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
2022-05-12 15,340 -
借条无效有哪些情形?
借条无效的情形有如下几种: 1、民间借款合同超过年利率24%的,超过的部分不受法律的保护。 2、民间借款合同的主体是自然人的,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存在瑕疵的,则该民间借款合同的效力也存在瑕疵。如自然人是限
2022-05-31 15,340 -
借条有效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借条无效的情形有如下几种: 1、民间借款合同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超过的部分不受法律的保护。 2、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
2021-07-13 15,340 -
借条无效的情况有哪些
借条无效需要满足法定的情形。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
2022-06-01 15,340
-
00:51
借条无效的条件有哪些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借条是无效的: 1、不能够证明有欠债事实的内容,缺少明确的欠债人、债权人、借钱时间、金额等必备要素; 2、不是真实意思的表示,欠条不是双方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产生的; 3、欠条内容取得的过程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938 2023.01.04 -
01:08
借款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可以知道,如果借款合同存在下面几种情形之一的,借款合同就属于无效合同: 第一,出借人是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并且借款人事先知情或者应当知情。因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来源于自己合法收入,禁止
1,64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