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辞职是否可以取公积金? 一般是办理完离职手续后就可以取了。 但如果你是在月初或月中离职,上个月的公积金可能还没有转入个人账户,建议要等到每月20号以后去办理会比较好一些。具体申请需要的资料可参照当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1、公司所开的离职证明,需要盖公司章后才有效,银行会收取证明。 2、需要身份证原件和一张复印件。 3、可以请公司提供公积金提取表,同需要盖公司章后才有效,填写时不能涂改,特别是金额,银行会收取一张,其他可以备用。 4、公积金对账簿,打印下来查看可提取的公积金金额。(非必需) 5、去公积金开户行专有的的公积金提取窗口,在此之前要向公司确认公积金是否封存(冻结),需公司封存后才能提取。一般是当天提取,第二个工作日到账。如果是农村户口,还可以要求公司办理失业金,需要提供工行的开户单给公司人事部,失业金一次到账。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辞职后如果符合法定的情形的,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如果劳动者有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等情形的,就可以凭解除劳动关系合同、有些地区还需一并携带失业证、身份证去办理提取手续。
辞职后公积金可以取出来。离职人员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方法:1、缴存人持提取资料和单位核实盖章的《申请书》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办理提取住房公积金手续;2、审批人对《申请书》以及缴存人提供的有关提取资料进行审核;3、符合提取规定的,审批人在《申请书》填写提取金额、签名并盖提取审批章;4、缴存人到提取承办银行办理提款手续。
-
辞职后用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吗?
辞职后,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提取公积金:自住住房的购买,提供购房合同、协议或其他证明,还要提供建设用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批准文件或其他证明文件。对自行房屋进行改造、检修的,应当提供规划管理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出具的批准文件或其他证明文件。退休
2020.02.19 176 -
辞职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吗
辞职公积金可以取出来。职工离职后,可凭解除劳动关系合同、有些地区还需一并携带失业证、身份证办理提取。部分地区对辞职的提取有时间限制:有2年内不得提取,有2年为再就业才能提取等要求。
2020.04.25 185 -
辞职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吗
辞职后,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提取公积金:自住住房的购买,提供购房合同、协议或其他证明,还要提供建设用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批准文件或其他证明文件。对自行房屋进行改造、检修的,应当提供规划管理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出具的批准文件或其他证明文件。退休
2022.04.12 3,426
-
辞职后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吗
可以,住房公积金提取不影响公积金贷款的申请,但可贷额度与职工公积金账户余额有关。职工符合公积金贷款条件的,可申请贷款。住房公积金是专款专用的住房基金,主要用于购房支出,并不是辞职后就可以提取。目前,农
2022-02-11 15,340 -
辞职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吗
如果你是正常辞职的话,那么在转移社保的前提下,可以全部取出来,但是如果你是自行离职的话,就不行,只能提取自己缴纳部分如果是辞职,你只需要到当地社保局转移社保,然后去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就可以了,一般
2022-05-30 15,340 -
辞职后公积金可以全部取出来吗
辞职后公积金是否可以提取,咨询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住房公积金是用人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未对解除劳动关系可否提取住房公积金作出规定,一些地方政府对此有规定,一
2022-01-27 15,340 -
辞职后公积金可以全部取出来吗?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
2022-05-30 15,340
-
01:34
辞职后如何提取公积金
辞职后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手续: 1、缴存人持提取资料和单位核实盖章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个人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书》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办理提取住房公积金手续; 2、审批人对《申请书》以及缴存人提供的有关提取资料进行审核,经确认与原件无误后
40,485 2022.06.30 -
01:15
公积金能全部取出来吗
公积金能全部取出来。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公积金后,符合相关条件的是可以将账户内的住房公积金提取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住房公积金是不允许全部提出来的,只有在离职、调任、退休等特殊情况才可以全额提取出来。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
5,187 2023.02.18 -
01:01
名下有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名下有房是否可以把公积金取出来,要看是否满足提取公积金的条件。住房公积金的领取要满足这些条件: 1、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 2、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 3、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时; 4、职工偿还房贷时
8,37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