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取完了还能贷款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积金取完还可以贷款,但不能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提取过公积金用于支付房贷,再贷款可能算二套房,是否算二套这取决于 第一套房贷款是否还清和当地是否落实公积金新政策,即结清贷款再买算首套。 1、贷款已还清,当地未落实公积金新政,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算二套; 2、贷款未结清,不管当地是否落实公积金新政,都算二套。《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二十六条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准予贷款或者不准贷款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贷款的,由受委托银行办理贷款手续。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积金取完还能贷款。申请人之前提取过一次住房公积金,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但不能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一般来说,公积金是不能用来不能支付首付款,不过在买房以后,购房人能拿着自己的《购房合同》以及购房发票等材料去办理支取。
公积金贷款还完款还能提取。根据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离休、退休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出境定居的;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
公积金贷完款是否还能取
公积金贷完款能取需要满足的条件: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 2、退休,退休;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4、出境定居; 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 6、租金超过家庭工资收入规定比例的二套房可以使用住房公积金。职工
2022.04.16 447 -
公积金贷款了装修还能取公积金吗
公积金贷款了装修还能取公积金。装修提取公积金分为三种情况: 1、购新房装修; 2、购二手房装修; 3、原自有住房装修。 三种情况均需提供合法的身份证件原件和复印件、住房装修工程施工合同或工程预算表原件及复印件、装修税控发票或购买建材发票原件
2022.06.25 1,006 -
公积金贷款还完了还可以贷吗
可以的,公积金只要贷款还清后就可以继续贷款购买二套房。缴存职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缴存职工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最
2020.05.07 226
-
公积金取完还能贷款吗
公积金取完还可以贷款,但不能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提取过公积金用于支付房贷,再贷款可能算二套房,是否算二套这取决于 第一套房贷款是否还清和当地是否落实公积金新政策,即结清贷款再买算首套。 1、贷款已还
2022-05-28 15,340 -
公积金贷完款还能取吗
能,在偿还完购房贷款本息的,可以提取。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
2022-05-26 15,340 -
公积金还完了,贷款还能取出来吗
办理成功住房公积金贷款后是可以提取公积金的。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流程如下:1、员工提取证明书,向所属公司提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的申请,所属公司验证后,发行提取申请书一式两份。集中封存户职工到分中心或管理部申
2021-10-26 15,340 -
公积金贷款还完还能公积金贷款吗
银行有商业贷款没有还清,还能不能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要看你的收入水平和有没有可供抵押的不动产。如果您银行商业贷款的月供和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月供加起来不超过您夫妻俩月收入50%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会同
2022-03-22 15,340
-
01:23
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区别
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利率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商业贷款的利率要高于公积金贷款的利率; 2、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办理流程不相同,购房者在申请商业贷款时,需要在办理房屋过户之前审核商业贷款,而公
8,192 2022.04.17 -
01:08
社保不停公积金能取吗
社保不停公积金能取。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就可以提取公积金: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2、离休、退休的;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4、出境定居的;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6、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由上
7,162 2022.05.11 -
01:02
40年产权公寓能取公积金吗
40年产权公寓能取公积金。根据法律规定住房公积金的领取需要: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时;在离休、退休或到达离休、退休年龄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户口迁出本市或者出境定居时;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
5,11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