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结婚证离婚后女方生孩子可以报销生育保险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能报销生育费用: 1,当事人生育子女的,只有参加过职工生育保险,并且符合生育保险报销条件的情况下,才能报销生育费用,享受生育津贴; 2,医疗保险,是不能报销当事人的生育费用的,这与当事人及配偶的户口性质以及孩子的出生地点,是无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第五十六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有结婚证生孩子是不可以报销生育保险的。因为没结婚生孩子属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还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在给孩子办理户口时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才可以上户口。
生育保险待遇领取一个主要条件就是符合计划生育,而是否符合计划生育要看是否有准生证,而有没有准生证的条件是有结婚证,所以,没有结婚证不能领取生育保险待遇。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或社会对生育的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两项。一是生育津贴,二是生育医疗待遇。
-
没有结婚证生育险可以报销吗
我国生育保险要求享受的对象必须是合法婚姻者,即必须符合法定结婚年龄、按婚姻法规定办理合法手续,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等的公民,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者是不能享受相关生育保险待遇的。 在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下生育,违反了我国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
2020.06.20 315 -
没有结婚证可以报销生育险吗
没有结婚不能享受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报销的先决条件是要有准生证,准生证需要夫妻双方持结婚证、户口本、身份证办理。所以要先领取结婚证,进而办理准生证才能报销生育保险。
2020.01.05 364 -
没有结婚证可以报销生育险吗
没有结婚证不可以报销生育险。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用人单位已为职工缴纳一定时间的社保; 2、已办理参保备案,并在当地生育; 3、当地人社局要求的其他条件。 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规定,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
2022.07.02 1,068
-
没有结婚证生育的可以报销生育保险吗
生育保险待遇领取一个主要条件就是符合计划生育,而是否符合计划生育要看是否有准生证,而有没有准生证的条件是有结婚证,所以,没有结婚证不能领取生育保险待遇。
2022-08-28 15,340 -
报销生育险没有结婚证可以报销吗
1.没结婚证是不可以报销生育险的,在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下就先生孩子已经违反了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的政策,所以并不能够享受生育保险的任何待遇。 2.根据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第一款的规
2022-07-24 15,340 -
没有结婚证社保可以报销生育险吗
没有结婚不能享受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报销的先决条件是要有准生证,准生证需要夫妻双方持结婚证、户口本、身份证办理。所以要先领取结婚证,进而办理准生证才能报销生育保险。
2021-12-14 15,340 -
没有结婚证可以买生育保险报销吗?
可以。 1、生育保险基金以生育津贴形式对单位予以补偿。女职工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顺产分娩或妊娠不足7个月早产的,享受3个月的生育津贴. 2、生育营养补贴与围产保健补贴,凡符合享受国家规定90天(
2022-06-23 15,340
-
00:51
生孩子没有结婚证可以报销医保吗生孩子没有结婚证,可以报销医保。但社会医疗保险报销是在出院或者转院之后报销。一般情况下,医保的报销都是转院或者出院后报销的。也就是说医保的报销大多是事后报销。法律另有其他规定的,应当依照其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11,956 2022.04.17 -
00:59
生育险交多久生孩子可以报销生育险报销,参保人必须连续缴纳社保满12个月,并且在生育一个月前还在缴纳社保的,才能报销国家规定标准的100%。如果参保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不满6个月是不能享受生育医疗待遇。如果连续缴纳满6个月不满12个月,可以按照定额标准的30%支付。生
3,107 2022.04.17 -
00:51
生育保险可以报销多少生育保险可以报销多少,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每个地方的报销比例是不一样的,必须根据当事人的缴费地方进行确定,一般来说,以下费用都可以进行报销: 1、生育的医疗费用; 2、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当事人按
3,22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