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从来没有给过抚养费,两个孩子都是我一个人抚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是夫妻双方协商,另外就是上法院起诉。另外,关于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抚养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养费。如果夫妻是协议离婚,应该按照双方自愿达成的《离婚协议》来让另一方履行其义务,也可以据此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孩子抚养费如果是法院调解离婚,除了《离婚调解书》外,也应该有一个离婚财产分割协议,里面应该有子女抚养条款,如果不直接抚养孩子一方拒绝执行,可重新起诉到法院,让法院重新裁定,强迫执行如果是判决离婚,可根据离婚判决书里面的离婚孩子抚养费支付条款,要求支付孩子抚养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两个孩子女方要付多少抚养费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抚养能力确定。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
两个孩子一人抚养一个还用掏抚养费吗
两个孩子一人抚养一个不用掏抚养费。根据相关规定,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抚养费,是指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负担部分或全部的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等费用。
2021.12.13 750 -
抚养权在我孩子给男方抚养费吗
女方获取未成年人抚养权的情况下,男方应该付给未成年人抚养费。若男方有固定收入,则男方应付给未成年人其工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费用。若有两个以上的孩子,男方应增加其付给抚养费的金额,但不应超过其工资比例的百分之五十。若男方没有固定收入,则
2022.04.13 638
-
养一个孩子的抚养费是20% 还是两个孩子的抚养费
抚养权方面,要按照那一方的抚养对孩子成长有利原则,法院确定抚养权时会综合考虑孩子现在的生活状态、夫妻双方的工作收入及道德方面及孩子是否一直由一方父母在抚养等因素来判断。没有扶养孩子一方应支付抚养费,抚
2021-06-27 15,340 -
我有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都不是老婆, 两个孩子的抚养权能全给女方吗
你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小孩抚养权。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
2022-01-20 15,340 -
两个孩子抚养权都归男方,现在我想要争两个孩子的抚养权,怎么办?
根据您问题的描述,目前两个孩子的抚养权都归孩子的父亲所有。如果您朋友现在想变更抚养权,她可以与她前夫就孩子抚养权变更一事进行协商,如果双方协商一致,您朋友可以与她前夫签订一份抚养权变更协议,以此达到变
2022-01-22 15,340 -
我有两个孩子都是男的两个女的怎么离婚孩子抚养权
抚养权方面,要按照那一方的抚养对孩子成长有利原则,法院确定抚养权时会综合考虑孩子现在的生活状态、夫妻双方的工作收入及道德方面及孩子是否一直由一方父母在抚养等因素来判断。作为想获得抚养权的一方,要多想一
2022-05-10 15,340
-
01:00
两个孩子的抚养权都可以给女方吗
两个孩子的抚养权都可以归女方。抚养权并不是说法院都会判决一人一个。判决抚养权一人一个,表面上看好像是对父母公平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确定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不能够机械的平均分配一人抚养一个孩子,而应该去考察孩子到底跟
1,667 2022.05.11 -
01:48
有把孩子八个月的抚养权给男方吗
事实上,司法实践中确实有把八个月的未成年子女的直接抚养权,判给男方的案例。但是,这只是少部分的案例。因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84条的规定,对于年龄尚未满两周岁的未成年子女,一般以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这主要是因为,婴幼儿与母亲之间的联系更为紧
1,201 2022.04.17 -
01:27
两个孩子可以都要抚养权吗
男女双方可以平等的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全面放开二胎之后,两个孩子的抚养权争议也越来越普遍。司法实践中处理多个子女的抚养权绝非简单的一人抚养一个孩子。实践中法院不仅仅要考虑到未成年子女的年龄,性别,生活与教育环境等各种客观因素,还要考虑不同阶段
1,21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