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一个月结束后是否可以用人单位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建议劳动者催促单位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劳动者自己也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3、认定下来后,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4、工伤认定后,治疗终结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然后根据鉴定结论享受《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工伤待遇; 5、如果错过了工伤认定时间,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9、如果单位拒绝赔偿,建议申请劳动仲裁维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伤单位个人都可以报。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可以。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参保缴费,和职工无关,职工是不缴费的,按照单位的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缴费费率按照单位的工伤风险性质给予不同的费率。
-
工伤保险的比例是个人还是单位
工伤保险的缴费比例:一类为风险较小行业,二类为中等风险行业,三类为风险较大行业。三类行业分别实行3种不同的企业工伤保险比例缴费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和主要经营生产业务等情况,分别确定各用人单位的行业风险类别,企业工伤保险
2020.06.17 149 -
病假3个月结束后单位有权开除吗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有以下情况除外: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
2020.04.30 270 -
医疗期结束用人单位还可以辞退员工吗
员工医疗期结束企业是否可以辞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当中规定的内容可以得知,劳动者医疗期结束后,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020.08.11 294
-
工伤发生了一个月还没结束,用人单位是该自动断工伤保险吗?
1、建议劳动者催促单位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劳动者自己也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
2022-03-24 15,340 -
工伤保险一个月以后用人单位应怎么赔偿
1、建议劳动者催促单位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劳动者自己也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
2022-04-04 15,340 -
工伤保险结束后一个月到期人工要怎么办?
1、建议劳动者催促单位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劳动者自己也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
2022-04-12 15,340 -
一个月被用人单位列入工伤保险一个月后怎么办
1、建议劳动者催促单位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劳动者自己也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
2022-04-22 15,340
-
01:08
一般允许单位欠缴社保几个月一般不允许单位欠缴社保。 即使是欠缴一天也不行。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只要用人单位没有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那么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就会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且从欠缴那天起,按照天数进行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逾期仍然不
16,851 2022.05.11 -
01:29
失业保险可以领几个月失业补助金的领取期限,由失业人员及其失业前所在单位累计缴费时间决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
50,429 2022.04.17 -
00:53
工伤用人单位不赔偿怎么办工伤认定申请;申请仲裁;起诉。工伤事故是指的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工伤用人单位不赔偿,如果和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那么就只能够先向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劳动关系。确认了劳动关系之后再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
1,71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