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多久可以再取公积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职后公积金账户必须是封存状态才能提取,一般公司在员工离职后一个月内会办理该账户的封存,所以离职后一个月左右去提取比较合适。 国家规定,职工账户封存期间,除不具备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资格外,仍享有提取、对账、查询、投诉等相关权利。 1、符合公积金提取的销户提取的条件 (1)离退休:离退休证或劳动部门的相关证明、提取人身份证; (2)户口迁出本市:公安部门出具的户口迁出证明、提取人身份证; (3)出国定居:户口注销证明; (4)丧失劳动能力且解除劳动合同:劳动部门提供的职工丧失劳动能力鉴定及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提取人身份证; (5)进城务工人员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提供户口证明和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 (6)职工在职期间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刑期期满时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应当提供人民法院判决书; (7)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应当提供职工死亡证明若其继承人、受遗赠人提取的,还需提供公证部门对该继承权或受遗赠权出具的公证书或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
离职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可以提取公积金。用人单位应当在员工离职的一个月内办理该账户的封存业务,公积金账户封存后办理提取业务。部分地区对离职的提取具有时间限制,有2年内不得提取、2年内再就业才能提取等要求。单位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的,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变更登记,并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或者封存手续。
-
离职多久可以取公积金
公积金提取的时间没有特别限定。员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都可以提取员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1、需要购买、建造、重建或大修自己房屋的;2、员工退休、离休的;3、因员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终止与本单位的劳动关系;4、出境定居的;5、偿还购房贷
2022.04.12 4,718 -
公积金离职多久可以提取公积金
离职后多久可以提取公积金视情况而定: 1、正常来说,一个月左右就可以申请提取了; 2、特殊要求,需要在公积金封存6个月以后提取,提取时限就明确要求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封存6个月以上才可以申请提取,若只是封存了一个月就去申请提取,业务可能不会受
2022.08.15 15,235 -
离职多久可以提取公积金
离职多久可以提取公积金,在我国的法律法规当中是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的。离职后的一个月左右可以去提取公积金。一个月后离职者的账户一般已经处于封存状态了。只要符合提取条件就可以提取出来。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的条件有: 1、当事人
2023.09.21 864
-
离职多久,可以取公积金
离职后,若是本地户口需要封存两年才能提取。若不是本地户口,当月办理,次月就可以领取。 本地户籍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并领取《失业证》的,可以凭《失业证》及身份证、住房公积金卡到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
2022-04-04 15,340 -
离职多久公积金可以提取
1、按《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单位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的,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变更登记,并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审核文件,到受委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转
2022-02-11 15,340 -
公积金离职后多久可以取
1、一般没有特定的时间要求,只要符合提取条件就可以提取公积金。 2、依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
2022-05-13 15,340 -
离职多久可以领取公积金
离职后,若是本地户口需要封存两年才能提取。若不是本地户口,当月办理,次月就可以领取。 本地户籍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并领取《失业证》的,可以凭《失业证》及身份证、住房公积金卡到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
2022-04-12 15,340
-
01:34
辞职后如何提取公积金
辞职后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手续: 1、缴存人持提取资料和单位核实盖章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个人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书》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办理提取住房公积金手续; 2、审批人对《申请书》以及缴存人提供的有关提取资料进行审核,经确认与原件无误后
40,423 2022.06.30 -
01:27
离婚后多久可以再婚
如果是在民政部门办理协议离婚的,取得离婚证即正式解除夫妻关系,当场就可以办理再结婚登记;如果是诉讼离婚的,民事诉讼一般是二审终决,是在基层法院一审判离的,自拿到判决书十五日后方能再婚,否则构成重婚,因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在十五天内
8,335 2022.04.17 -
01:01
名下有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名下有房是否可以把公积金取出来,要看是否满足提取公积金的条件。住房公积金的领取要满足这些条件: 1、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 2、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 3、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时; 4、职工偿还房贷时
8,33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