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怎么在银行贷款买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怎样在银行贷款买房?贷款买房指购房人以在住房交易的楼宇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支付购房款,再由购房人分期向银行还本付息的贷款业务。也被称为房屋抵押贷款。一、银行贷款买房的流程1、提供咨询、受理申请、贷前调查;2、贷款审批;3、贷款发放;4、贷款回收;5、贷后管理。二、银行贷款买房需提交的材料1、已经支付全部或部分首期购房款的证明;2、借款人还款能力证明;3、购买二手住房的合同、协议或意向书原件及复印件;4、借款人具有法律效力的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件、户口本、军官证或其它有效居留证;5、借款人和/或配偶授权查询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的授权文件;6、已出租的房产须提供租赁权益变更的证明文件;7、借款人本人名下用于供款的银行活期存折复印件;8、交易住房的《房产价值评估报告》;9、贷款人要求提供的其它证明文件或资料。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申请房贷时,银行着重审查申请人是否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我国公民;贷款用途是否明确合法;借款人是否有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以及借款人是否具有良好的信用状况。
银行贷款合同在以下情况下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
在什么情况下银行贷款担保人不担责
担保人不担责有以下五种情况: 1、超出“担保责任期限”。 2、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担保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担保人提供担保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3、债权人与
2021.03.01 282 -
银行贷款在什么情况下担保人不担责
担保人不担责有以下五种情况: 1、超出“担保责任期限”。 2、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担保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担保人提供担保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3、债权人与
2021.04.20 222 -
骗取贷款罪在一般情况下判几年?
构成骗取贷款罪的,一般会被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主要指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等行为。贷款诈骗罪属于经济犯罪,还要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020.10.28 126
-
一般情况下怎么在银行贷款买房?
怎样在银行贷款买房?贷款买房指购房人以在住房交易的楼宇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支付购房款,再由购房人分期向银行还本付息的贷款业务。也被称为房屋抵押贷款。一、银行贷款买房的流程1、提供咨询、受理申请
2022-04-20 15,340 -
一般情况下怎么在银行贷款买房
怎样在银行贷款买房?贷款买房指购房人以在住房交易的楼宇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支付购房款,再由购房人分期向银行还本付息的贷款业务。也被称为房屋抵押贷款。一、银行贷款买房的流程1、提供咨询、受理申请
2022-04-22 15,340 -
一般情况下在银行怎样贷款买房
怎样在银行贷款买房?贷款买房指购房人以在住房交易的楼宇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支付购房款,再由购房人分期向银行还本付息的贷款业务。也被称为房屋抵押贷款。一、银行贷款买房的流程1、提供咨询、受理申请
2022-04-22 15,340 -
一般情况下怎么样在银行贷款买房
怎样在银行贷款买房?贷款买房指购房人以在住房交易的楼宇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支付购房款,再由购房人分期向银行还本付息的贷款业务。也被称为房屋抵押贷款。一、银行贷款买房的流程1、提供咨询、受理申请
2022-04-21 15,340
-
01:15
贷款买房房产证要压在银行吗
贷款买房房产证不一定要押在银行的,这要根据不同银行的规定来办。不同银行规定不一样,有的银行是要拿着房产证的,但有的银行房产证是给回借款人的。但无论是银行还是借款人自己拿着房产证,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已经是在登记部门办妥了抵押登记手续,所以房产证
10,277 2022.04.17 -
01:12
一般什么情况下会判缓刑
适用缓刑的首要条件就是犯罪分子不是累犯,也不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其他基本条件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需要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四个条件。根据实践经验,适用
1,560 2022.04.17 -
00:55
一般什么情况下可以判缓刑
当犯罪分子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时,可以采用缓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缓刑适用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分子。除此之外,还要满足犯罪情节轻微、具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危险性、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不利影响等条
1,08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