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欠款还不了被起诉会坐牢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一定会坐牢。信用卡逾期被银行起诉后,若被怀疑恶意透支信用卡,经法院判决后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那自然是要坐牢的。 数额较大的(金额在五万元以上)将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金。数额巨大(金额五十万元以上)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金额五百万元以上)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当然,如果客户并没有恶意透支信用卡,那自然不会去坐牢,法院只是会要求客户尽快还清欠款,若客户在法院判决后及时还清了欠款,那自然没问题了,之后只要好好养信用就行。当然,若法院判决后还不还款,有可能会被法院列为失信人,且法院有可能强制执行,冻结客户名下银行卡,扣除其中资金用来还款。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信用卡欠款还不上了是否会被告坐牢取决于如果行为人是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的,则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要坐牢,但如果主观上不是恶意,则只是一般的借款,具体如下:如果行为人是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的,则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要坐牢;如果只是一般的借款民事纠纷,主观上不是恶意的,则不会坐牢。
-
信用卡欠款还不上被起诉了会坐牢吗
信用卡欠款还不上被起诉了会坐牢。逾期达到一定金额,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银行会向法院起诉,起诉后会按照信用卡诈骗追究。信用卡诈骗的追诉标准是: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
2022.07.02 221 -
信用卡欠款还不起被起诉会坐牢吗
信用卡欠款还不起被起诉是否会坐牢,要分情况而定: 一、如果行为人是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的,则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要坐牢; 二、如果只是一般的借款民事纠纷,主观上不是恶意的,则不会坐牢。 信用卡诈骗的情形: 1、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或者使
2022.03.25 259 -
信用卡欠款没还被起诉会坐牢吗
信用卡没还款达到一定数额,被起诉要坐牢。信用卡恶意透支达到一定数额,就会构成刑事犯罪,银行会起诉到公安机关处理。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2020.01.28 128
-
信用卡欠款不还会坐牢吗,信用卡欠款被起诉了会坐牢吗
1、信用卡欠款不还,可能坐牢,可能不是。 2、坐牢是因为不还的情形符合刑事犯罪。 3、法律规定:《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
2022-04-17 15,340 -
信用卡欠款不还会坐牢吗,信用卡欠款不还被起诉了
1、信用卡欠款不还,可能坐牢,可能不是。 2、坐牢是因为不还的情形符合刑事犯罪。 3、法律规定:《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
2022-05-03 15,340 -
被起诉起诉会坐牢吗信用卡欠款不还会坐牢吗
1、信用卡欠款不还,可能坐牢,可能不是。 2、坐牢是因为不还的情形符合刑事犯罪。 3、法律规定:《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
2022-04-27 15,340 -
信用卡欠款不还可以被起诉吗,信用卡欠款被起诉了会不会坐牢了
1、信用卡欠款不还,可能坐牢,可能不是。 2、坐牢是因为不还的情形符合刑事犯罪。 3、法律规定:《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
2022-05-09 15,340
-
01:27
信用卡欠款多少不还会坐牢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以及其他相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信用卡,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对于信用卡诈骗罪应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和数额大小处以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
2,707 2022.04.17 -
01:28
欠信用卡还不上了要坐牢吗
一般情形下,信用卡还不上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只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但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属于:恶意透支而无力偿还信用卡欠款的话,就可能会被认定为犯罪。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
3,088 2022.04.17 -
01:07
信用卡不还会坐牢吗
信用卡不还,如果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的,则要负刑事责任,就有可能坐牢。 信用卡诈骗罪,以违反法律的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通过信用卡实施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最严重的信用卡诈骗行为是伪造和冒用两种,其次是恶意透支。 持
13,55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