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转移财产债务人转移财产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债务人转移财产,有三种救济途径:(一)申请强制执行,并配合法院协助调查取证。债权人申请执行后,要通过各种途径获悉债务人的财产线索,协助法院执行。如果发现事故发生后债务人转移财产的,可以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民事救济。债务人转移财产的方式一般有四种,即(1)与他人恶意串通以降低债务人赔偿能力为目的转移财产;(2)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3)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4)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收购他人财产。对第一种方式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确认债务人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之诉,如果造成损失的,债务人和第三人还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第二至四种方式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民事行为。法院即可执行第三人返还的财产。(三)刑事救济。《刑法》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刑事处罚措施。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撤销该财产转移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如果转移财产的行为被撤销,那么该行为自始无效。
债务人转移财产债权人: 1、行使撤销权,如果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2、依法对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债务、第三人及其它相关人员提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控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对犯此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3、财产保全,债权人可向有执行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执行前的财产保全,以维护债权人的权益。
-
债务人转移财产债权人怎么办
债务人转移财产的,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行使撤销权有下列情形,具体为: 1、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2、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收购他
2022.04.14 668 -
债务人转移财产债权人要怎么办
债务人转移财产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权: (一)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 如果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
2021.03.18 199 -
债务人财产转移怎么办
1、若债务人恶意转让财产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转让财产的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债务人有债务在身,有可以清偿债务的财产,但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债权人的利害,恶意转移财产,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2、费恶意转移财产的,债权人及时向债
2022.06.17 898
-
债务人转移财产债权人怎么办
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财产或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
2022-01-26 15,340 -
债务人转移财产欠债怎么办?
因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2022-04-12 15,340 -
转移财产,债权人怎么办
债务人转移财产影响债权人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若不影响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则不能行使撤销权,转让行为有效。或债权人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债务人通过放弃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
2021-10-31 15,340 -
债权人转移财产怎么办
对于债务人转移财产,有三种救济途径:(一)申请强制执行,并配合法院协助调查取证。债权人申请执行后,要通过各种途径获悉债务人的财产线索,协助法院执行。如果发现事故发生后债务人转移财产的,可以通过诉讼途径
2022-04-27 15,340
-
01:07
债务人隐匿转移财产怎么办
债务人隐匿转移财产的,债权人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果债权是合法有效存在的,债务人通过隐匿转移财产,导致自身的财产减少,偿债能力下降,进而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据此行使撤销权,使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
85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