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包商拖欠工资发包方怎么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发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承包人挂靠其他建筑企业仍与之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的,应对无效合同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被拖欠的工资。承包方的责任有以下:施工准备责任。物资准备责任。及时告知责任。及时向发包方提出开工通知书、施工进度计划表、施工平面布置图、隐蔽工程验收通知、竣工验收报告;提供施工计划。工程质量责任。工程保管责任。工程交付责任。竣工验收责任。工程保修责任。防止损失扩大责任。共同责任。共同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与承包方的连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七条大型建筑工程或者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可以由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联合共同承包。共同承包的各方对承包合同的履行承担连带责任。两个以上不同资质等级的单位实行联合共同承包的,应当按照资质等级低的单位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发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承包人挂靠其他建筑企业仍与之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的,应对无效合同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被拖欠的工资。承包方的责任有以下:施工准备责任。物资准备责任。及时告知责任。及时向发包方提出开工通知书、施工进度计划表、施工平面布置图、隐蔽工程验收通知、竣工验收报告;提供施工计划。工程质量责任。工程保管责任。工程交付责任。竣工验收责任。工程保修责任。防止损失扩大责任。共同责任。共同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与承包方的连带责任。
分包商拖欠工资,发包方要先行清偿拖欠的工资。根据法律规定,发包方要对分包单位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监督,如分包单位拖欠工资的,由发包单位先行清偿,再依法进行追偿。
-
分包商拖欠工资发包方如何处理
分包商拖欠工资的,发包方要承担先行清偿拖欠的工资的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发包方要对分包单位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监督,如分包单位拖欠工资的,由发包单位先行清偿,再依法进行追偿。
2020.12.17 188 -
分包商拖欠工资发包方怎么解决
分包商拖欠工资,发包方要承担先行清偿拖欠的工资的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发包方要对分包单位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监督,如分包单位拖欠工资的,由发包单位先行清偿,再依法进行追偿。
2020.08.02 225 -
总包拖欠分包款怎么处理?
总包拖欠分包的,分包单位的负责人可以通过诉讼或仲裁的途径要求甲方或总承包公司支付工程款,在诉讼或仲裁中可以将总包人或甲方中的一方作为被告或被申请人,另一方作为第三人。
2020.07.03 231
-
分包商拖欠工资如何处理
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被拖欠的工资。发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承包人挂靠其他建筑企业仍与之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的,应对无效合同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承包方的责任有以下:施工准备责任。物资准备责
2022-06-14 15,340 -
分包商拖欠工资怎么办?
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被拖欠的工资。发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承包人挂靠其他建筑企业仍与之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的,应对无效合同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承包方的责任有以下:施工准备责任。物资准备责
2022-05-14 15,340 -
分包企业拖欠工资怎么处理
总承包商拖欠工程款的,分包商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总承包商支付工程款。起诉时,甲方和总承包商可以同时列为被告,或者一方列为被告,另一方列为第三方。但需要注意的是,甲方只负责在拖欠总承包商工程款项的范
2021-11-22 15,340 -
发包方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应该怎么处理
一般而言,该罪的犯罪主体为用工单位或者用工个人。用工主体一般应当依照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确定。但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中,犯罪人并非总与用工单位相一致。例如,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多发的建筑工程施工类活动中
2022-08-07 15,340
-
00:47
发包方拖欠工程款怎么办
发包方拖欠工程款的,承包方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首先,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八百零七条的规定,如果建筑工程合同的发包人没有能力承担债务的,那么应当对承包人的工程款优先清偿,顺序优先于抵押权和其他的债券。其次,双方可以就工程款事
1,237 2022.04.17 -
01:28
工资拖欠不发怎么处理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不发,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解决: 第一,如果本单位设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三方代表组成,
690 2022.05.27 -
01:12
包工头拖欠工资该怎么办
包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农民工可以与其协商,请求其按时支付工资,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包工头仍然拖欠工资,农民工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寻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予以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农民工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
664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