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是否有权撤销买卖合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三人无权撤销买卖合同。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只有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享有合同的撤销权。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第三人无权撤销买卖合同。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只有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享有合同的撤销权。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第三人没有撤销房屋买卖合同的权利。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享有合同的撤销权,而第三人并非合同当事人,基于合同的相对性,不享有该合同的撤销权。
-
第三人有权撤销买卖合同吗
第三人无权撤销买卖合同。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只有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享有合同的撤销权。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
2021.04.04 172 -
第三人是否有合同撤销权
没有。第三人不能要求撤销合同。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合同当中享有的权利与义务是针对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所以,合同当事人享有合同的撤销权,第三人没有撤销权。
2021.03.22 208 -
第三人是否有撤销合同权
有,合同以外的第三人能够以起诉的方式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其必须以原告的身份起诉,因此,第三人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特别是原告资格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19条是起诉实质要件的规定,按照这一规定,起诉必须符合的条件之一就是原告是与本案
2020.12.29 109
-
第三人是否有房屋买卖合同撤销权
第三人没有撤销合同的权利。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享有合同的撤销权,而第三人并非合同当事人,基于合同的相对性,不享有该合同的撤销权。根据法律规定,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
2022-06-14 15,340 -
第三人有权撤销买卖合同吗
第三人无权撤销买卖合同。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只有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享有合同的撤销权。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2022-06-24 15,340 -
第三人是否有合同撤销权
有,合同以外的第三人能够以起诉的方式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其必须以原告的身份起诉,因此,第三人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特别是原告资格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119条是起诉实质要件的规定,按照这一规
2022-06-26 15,340 -
合同外第三人是否有撤销权
合同外第三人是否有撤销权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与合同有利害关系的,合同属于可撤销的,第三人是可以申请撤销合同的。根据202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2-06-02 15,340
-
00:57
房屋买卖合同如何撤销
房屋买卖合同符合条件的可以撤销:因为对合同内容有着重大误解而订立的房屋买卖合同;显失公平的房屋买卖合同;因为受欺诈、胁迫他人或者乘人之危而订立的房屋买卖合同。备案后,若合同需注销或变更,买卖双方当事人需携相关资料至行政服务中心房管窗口进行申
841 2022.04.17 -
02:02
怎么撤销房屋买卖合同
可撤消合同指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根据法律的规定在一定情形下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合同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合同,亦可以不撤销继续履行该合同。当合同在以下情况下属于可撤销合同,房屋买卖合同亦不例外。 1、 因对合同内容有重大误解而订立的房屋
1,247 2022.04.17 -
00:53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期限
第三人撤销权之诉的时效是:第三人应该从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的6个月内提起诉讼,逾期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予驳回。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法律规定的第三人,优于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
2,03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