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p2p与银行贷款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首先,借款人要看P2P网上贷款的平台 P2P贷款本是一种民间贷款的形式,不过现在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这种贷款方式,也被转移到网络上了,即P2P网上贷款。网络是一个大的世界,在网络上有更多的借贷者,以及贷款人,P2P贷款的双方都能自由的选择贷款的对象。在P2P贷款中,都有一个第三方的牵线人,借款人需要注意网上贷款的平台,尤其要选择信誉好,诚信度高的P2P网贷平台。 其次,要了解P2P网上贷款的利息 P2P贷款与银行贷款有很大的不同,贷款人之所以选择贷款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闲钱,就是因为银行的利率太小,利息也小。通过贷款的方式获得的利息比较高,P2P贷款的利息也比银行的利息高。所以,借款人就要注意贷款的利息,利息太高不划算,尤其要注意贷款的利率有没有超过银行利率的4倍。如果贷款一方所提出来的利率超过了银行利率的4倍,则就是不法贷款,借贷者最好是绕道而行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贷款转让的流程是先取得债权人即银行的同意,之后与第三人签订转让协议,此类协议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债务人与第三人签订协议;一种是债务人、债权人与第三人直接签订三方协议。
校园贷虽然具备手续简单便利、放款迅速的特点,但是过高的利率和违约金会给学生造成严重负担。学生申请的银行贷款是由政府主导,国家财政补贴利息,银行、教育部门、高校共同操作来帮助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缴纳学费、住宿费的贷款,利息低,不需担保或抵押。
-
如何从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所有贷款中利息最优惠的,因此从银行贷款无疑是非常划算的。以下就是从银行贷款的流程: 1、准备贷款资料,通常是身份证、婚姻状况、征信情况、资产情况以及借款用途等。 2、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 3、银行对客户进行资格审查,如果审核不通过
2020.04.16 515 -
如何辨别借条与欠条
通过下列方面辨别:1.产生原因。借条是因借贷而产生,欠款则可能是因为买卖、租赁、利息等原因产生。2.诉讼时效。借条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的次日起计算满3年;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条,其诉讼时效从出借人主张返还之日的次日起开始计算满3年。欠条,
2021.02.16 159 -
如何辨别网络贷款的诈骗陷阱
辨别网络贷款的诈骗陷阱的方式是: 1.应选择正规的贷款机构,在未给放款前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 2.选择了贷款机构后,最好亲自到该单位进行考察; 3.不要轻易相信无抵押贷款小广告。
2020.08.12 158
-
如何区分p2p与银行贷款
首先,借款人要看P2P网上贷款的平台 P2P贷款本是一种民间贷款的形式,不过现在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这种贷款方式,也被转移到网络上了,即P2P网上贷款。网络是一个大的世界,在网络上有更多的借贷者,
2022-04-20 15,340 -
银行贷款纠纷与贷款诈骗的区别,如何认定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2022-04-02 15,340 -
p2p和银行贷款高利贷的区别是什么
p2p借贷是否属于高利贷,需要具体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二十六条规定: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
2022-04-21 15,340 -
如何辨别正规贷款担保公司
辨别正规贷款担保公司的方法: 1、法律文本严谨及操作规范。老牌担保公司往往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等,不会为了短暂利益而违规操作,也不会去触摸行业的“高压线”。在操作中,任何的违规或意外因素都有可能对
2022-03-21 15,340
-
01:20
欠银行贷款诉讼时效
欠银行贷款的诉讼时效,其实就是民事诉讼案件的诉讼时效。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如果法律有其他规定,按照其他规定的诉讼时效确定该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欠银行贷款属于借款合同纠纷,没有其他法律对其诉讼时效做出规定,因此适用3年的诉讼时效。这
2,632 2022.05.11 -
01:02
银行贷款可以转让吗
银行贷款可以转让,但是需要通过银行的同意。若是要转让贷款,必须得到银行的认可,转让才有效;如银行认可的话,则与银行、债务承受方签一份合同,贷款就转移到别人名下,否则转让无效;债务转让的方式也分为两种:完全转让和代偿。债务人将债务的全部或者部
4,204 2022.04.15 -
01:04
骗取银行贷款罪量刑标准
骗取银行贷款涉嫌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该罪名是由《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规定的,根据该条规定,犯本罪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624 2022.04.17